第1147章 联盟达成(1 / 2)
最后一点是后勤补给:联军出动,粮草从何而来?是各自解决,还是设立共同粮台?若共同筹集,比例如何?这又牵扯到各自控制区内的资源榨取能力。
会盟一连进行了三日。
这三日里,白天是帅帐内看似文明、实则刀光剑影的争论,夜晚则是各方私下里的密谈与交易。
信使在三个营地间穿梭不息,各种条件被提出、拒绝、修改、再提出。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猜疑与算计。
李自成深知时间紧迫,大夏的压力与日俱增,内部必须尽快达成一致。
他一方面展示肌肉,让麾下刘宗敏、李过等大将展示军容,一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在缴获分配上向西营和罗汝才部倾斜,并承诺不强行拆散他们的部队。
张献忠虽然桀骜,但也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在争取到相对独立的指挥权和较为公平的缴获分配承诺后,态度有所软化。
罗汝才则是最滑头的,他利用李、张之间的矛盾,左右摇摆,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在联军中相对独立的位置,以及担任侧翼策应、而非正面攻坚的相对安全任务,并且在战利品分配上也获得了不小的份额。
到了第三日下午,一份充斥着妥协与模糊地带的盟约终于艰难出炉。
其主要内容包括:共推盟主:尊奉李自成为联军盟主,号“奉天倡义大元帅”
,张献忠、罗汝才为副元帅。
决策机制:设立“联军军议”
,由李、张、罗三人及各自指定重要谋士、将领组成。
重大军事行动、战略目标由军议“共商”
,但盟主李自成拥有最终决断权。
同时,又约定若李自成之决断遭张、罗任何一方坚决反对且理由充分时,需再行商议。
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弹性和潜在矛盾的机制。
兵力部署:约定联军总兵力视情况调动,保持各自建制相对完整。
作战时,大致划分主攻、侧翼、预备等方向,具体任务每次战前商议。
李自成部多承担主攻,张献忠部为重要侧翼或另一路主攻,罗汝才部则更多负责牵制、策应和后勤警戒。
缴获分配:约定战利品原则上“三三制”
均分,但可根据各方出战兵力、承担任务风险及损失情况进行调整,由军议协商具体分配方案。
联合区域:划定大致联合作战区域,并约定任何一方遭受大夏主力攻击时,另两方需在一定期限内出兵救援。
盟约既成,杀白马乌牛,祭告天地,三位枭雄歃血为盟,誓言共抗伪夏。
仪式虽隆重,但帐中诸人心中都清楚,这联盟的基础何其脆弱,全凭外部强大压力才勉强粘合在一起。
就在盟誓完毕,气氛稍缓,众人准备饮宴庆贺之际,李自成目光扫过张献忠和罗汝才,看似随意,实则刻意地提起一事:
“对了,有件事,需与二位贤弟知会一声,伪夏势大,为牵制其兵力,拓宽我等战略回旋之余地,我已遣密使,与北边大明朝廷,有所接触”
。
此言一出,帐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张献忠刚端起的酒碗顿在了半空,罗汝才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他们身后的一些将领,如张献忠部的刘文秀、罗汝才部的杨承祖等人,更是面露惊愕乃至愤慨之色。
与明廷接触?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他们这些人,哪个不是被大明官府逼得家破人亡,哪个不是与官军有着血海深仇?如今竟要与曾经的死敌暗通款曲?
刘文秀性子较直,忍不住出声道:“闯王此事是否欠妥?我等与朱明势不两立,如今却要……”
。
他话未说完,张献忠猛地将酒碗顿在案上,出“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