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起义军结盟(2 / 2)

加入书签

众望”

抬了出来,暗示意味明显。

李自成麾下席谋士牛金星见状,立刻出列,拱手道:“二位大王明鉴。

我家闯王,高举义旗,拯民水火,麾下兵多将广,据中原之地,抗明军最久,声威远播”

“由我家闯王担任盟主,号令联军,正是众望所归!

至于权责、缴获,自然需共同商议章程,断不会让二位大王与麾下弟兄吃亏”

“哼!”

张献忠身后,大将李定国忍不住冷哼一声,“兵多将广是不假,可这盟主之位,岂是单看人多?当年荥阳大会,亦是群雄共议!”

“若要论及与明军血战,我西营弟兄转战千里,破城无数,又何曾惧过?”

他年轻气盛,直接点出了历史上的义军联合旧事,暗示并非你李自成一家独大。

罗汝才的谋士吉珪也捻须笑道:“李将军勇武,天下皆知。

不过,结盟大事,关乎存亡,非仅凭血气之勇”

“需知审时度势,进退有据。

我家将军常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但这‘心’如何同,‘利’如何断,却需细细斟酌”

“譬如遇敌,谁为先锋?谁为策应?败了如何,胜了又如何?若无细致约定,恐生龃龉,反为不美”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具体的操作层面,试图在细节上争取更多主动和对自身有利的条款。

一时间,帅帐之内唇枪舌剑,各方谋士、将领纷纷出言。

李自成一方,牛金星、宋献策等强调李自成的实力与声望,力图确立其盟主地位和主导权。

张献忠一方,李定国、艾能奇等则强调西营战力与独立自主,不愿完全听命。

罗汝才一方,吉珪等人则左右逢源,既不完全附和任何一方,又不断提出各种实际问题,意在抬高自身价码,争取更优厚的条件和更大的自主空间。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盟主与指挥权:李自成坚持联盟需有唯一盟主,战时号令统一。

张献忠则主张成立一个“三人联席军议”

,大事共决。

罗汝才倾向于后者,但提出盟主可在联席决议下有临机专断之权,试图模糊化。

二是兵力调配与作战任务:谁打头阵?谁负责侧翼?谁守卫粮道?这直接关系到自身实力的损耗。

张献忠不愿自己的精锐当炮灰,李自成也不想独自承担硬仗,罗汝才更是千方百计避免被派往最危险的方向。

三是地盘与缴获分配:未来若从大夏手中夺取土地城池,如何分配?战利品,尤其是急需的火器、粮草、金银,按什么比例划分?三方对此锱铢必较,争吵尤为激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