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威逼孙传庭(1 / 2)
更有甚者,引经据典,含沙射影:“《春秋》责备贤者,孙大人曾为督师,也算一方贤达,如今却甘为鹰犬,阻挠忠良,就不怕青史铁笔,留下千古骂名吗?”
。
“听闻伪夏善待降臣,莫非孙大人已心向往之,故在此为伪夏铺路,扫清障碍?”
。
污言秽语,如毒箭般从四面八方射来,每一句都试图撕开孙传庭的尊严,挑起他的怒火,或让他羞愧退让。
然而,孙传庭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仿佛那些恶毒的言语只是过耳清风。
他目光平视前方,手始终按在剑柄上,身形挺拔如松,他早已看透了这些人的本质,他们口中的“社稷”
、“正统”
,包裹的不过是一己私利。
他们不在乎皇帝怎么想,不在乎大明是否真的能延续,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田宅、商铺和特权。
孙传庭回来,不是为了和这些人争权夺利,也不是为了挽救这个无可救药的王朝,他只是想兑现自己对君主的承诺。
“有始有终”
,保住崇祯皇帝作为天子最后的体面和安全,仅此而已。
这份信念,足以让他面对任何诋毁而岿然不动。
双方就在这宫门前僵持下来,从清晨到日暮,宫门外,是群情激愤、口沫横飞的重臣勋贵。
宫门内,是沉默如山、寸步不让的孙传庭和他麾下的甲士,承天门外,士子们的请愿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隐隐传来,更增添了现场的紧张与狂躁。
这喧嚣声浪,终究还是穿透了重重宫墙,传到了深居大内的崇祯耳中。
他本就心烦意乱,被这持续的噪音吵得无法安宁,加上王承恩不断回报宫门外的僵局,他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
终于,在夜幕即将完全降临之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的身影出现在宫门内侧。
他扫视了一眼门外黑压压的人群,深吸一口气,高声宣道:
“陛下口谕!”
喧闹声瞬间平息,所有人都跪伏下来。
“众卿忧心国事,朕已知晓。
然宫门之前,聚众喧哗,非体统所在,明日辰时,朕于皇极殿召开大朝会,凡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皆需入朝,有何事,届时再议!
钦此——”
。
口谕宣毕,周延儒、朱纯臣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虽有不满未能立刻见到皇帝,但总算逼得皇帝明日公开面对。
他们知道,这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臣等遵旨!”
,众人齐声应道。
王承恩又转向孙传庭,微微点头:“孙都督,陛下知你辛苦了,维持好秩序,待诸位大人散去,便可换防休息”
。
孙传庭躬身领命:“臣,遵旨”
。
随着王承恩返回宫内,宫门外的人群也开始缓缓散去。
士子们在得到明日朝会有结果的承诺后,也在各自师长、官员的安抚下逐渐离开。
喧嚣了一日的承天门前,终于恢复了暂时的平静,只留下冰冷的空气和弥漫未散的火药味。
孙传庭依旧站在原地,望着散去的人群,目光深邃。
他知道,明天的皇极殿,才是真正的战场。
而他要做的,就是确保无论朝堂上如何风波诡谲,这宫墙之内,始终是陛下可以安身立命的最后堡垒。
他转身,沉声对副将下令:“加强巡逻,任何人不奉旨,不得靠近宫门百步之内!”
。
宫门前的风波虽暂息,但暗流却在夜色中更加汹涌地涌动。
孙传庭的副将得令后,立刻雷厉风行地布置起来,明哨、暗哨、游动哨交织成一张严密的网,火把的光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