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孙传庭(2 / 2)

加入书签

不杀名将,反而优待,分给土地,让其安居乐业,这比刀剑相加更让人无力。

这彰显的是一种绝对的自信,一种越简单征服的统治智慧。

“既然如此,伯雅你已得安身立命之所,为何还要回来?可是那夏王有何条件?”

,崇祯敏锐地抓住了关键,声音低沉。

“陛下明鉴。”

孙传庭深深一揖,“曹公公通过大夏情报局联系上臣后不久,臣便受到了夏王的亲自召见”

“夏王?”

,崇祯眼神一凝,“这个夏王是怎么样的人?”

孙传庭被皇帝这一问,神情不由得一凛,仿佛再次被拉回到那座与紫禁城氛围截然不同的殿堂之中。

他略作沉吟,目光中流露出回忆与审视交织的复杂神色,最终,他选择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开口,因为这关乎国运,容不得半分虚饰。

“陛下垂询,臣不敢不尽言。”

孙传庭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夏王此人,依臣观之,其人虽年轻,然其行事、其格局、其心术,实乃臣平生仅见之枭雄,亦可称一代人杰”

他微微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力求准确:“其年未及三旬,然眉宇间并无少年得意之骄狂,反有一种沉静如渊的气质”

“臣觐见之时,他并未居于深宫高座,而是在一处偏殿处理政务,身旁文书堆积如山,却井然有序”

孙传庭的语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服:“他接见臣时,言语极其简练,无虚词,无客套,开门见山便道:‘孙督师是知兵之人,亦是务实之人”

“大明积弊已深,非修修补补可救,本王取天下,非为覆灭朱明,乃为再造华夏,开万世太平。

’此言……直指核心”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当时的场景:“他对天下大势、军政民生的见解,往往一针见血”

“谈及田亩、税赋、吏治、军制,其思路之清晰,规划之周密,令臣暗自心惊”

“而且他还并非空谈仁义道德,亦非一味炫耀武力,其所言所行,皆围绕着如何‘有效地统治’、‘有序地建设’展开,拿下江南半壁,并非其终点,仅仅是他那庞大蓝图的起始一步”

说到这里,孙传庭的语气愈凝重:“更令人心悸者,在于其对大夏的掌控力。

陛下,大夏制度虽将政务交予所谓‘政务院’与‘各部’,看似垂拱而治”

“但臣在江南时日不短,冷眼旁观,现一切重大决策、人事任免、军力调动,最终决断皆出于其手”

“那套新立的制度,环环相扣,相互制衡,而最终之权柄,却如同无形之手,牢牢握于他一人掌中”

“各级官吏,上至总理大臣,下至县令,对其不仅是敬畏,更有一种近乎信仰的效忠,此等驾驭臣下、掌控全局之能,臣闻所未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