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南方一统(1 / 2)
大夏六年初春,料峭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一封来自广西的八百里加急捷报,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南京城上空。
周浩、周重德部平定广西,朱亨嘉残部遁入安南,南方诸省尽数归入大夏版图。
消息传开,这座即将定为帝都的都城,瞬间被更浓郁的繁忙气息裹挟:街头巷尾,官吏们步履匆匆地传递政令。
王府工坊之内,工匠们加急赶制各类仪仗器物,皇城内外,禁军士兵加紧巡逻,气氛既紧张又透着难以掩饰的振奋。
南方一统,意味着大夏王朝的统治根基已然稳固,而“夏王登基称帝”这件关乎王朝传承、确立天下天下名分的头等大事,也随之被推上了议事日程。
这绝非简单的仪式之举,小到登基大典的礼制流程、舆服规格,大到朝堂官制的最终敲定、天下赋税制度的革新,乃至贵族分封、边疆治理的方略,桩桩件件都需反复商议,容不得半点差错。
这日,位于王城东侧的政务院大会议室,一改往日的沉静,变得人声鼎沸却又秩序井然。
宽敞的大殿内,百余张案几整齐排布,上百名身着各式官服的官员端坐其间,衣袂翻动间,织金的补子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在座之人,皆是大夏朝堂的核心力量:既有政务院总理、各部尚书等文职重臣,也有军部手握兵权的将领。
监察院御史们身着青袍,面色严肃地静候议事,就连夏王府直属的内廷、文书、侍从等部门的主管,也都位列其中,神色凝重。
秦思源身着黑色王服,端坐于大殿上首的紫檀木椅中,他没有立刻开口,只是缓缓抬起目光,逐一扫过殿内众人。
视线掠过政务院总理苏明哲那张疲惫却依旧锐利的脸——那是早在他起兵之初便追随左右、主持后方粮草调度的老臣。
落在军部雷虎那身笔挺的军装之上——那是与他并肩作战、从江北一路打到江南的生死兄弟。
也停留在监察院御史们紧绷的面庞上——那是他亲手提拔、用以整肃吏治的中坚力量。
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秦思源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这些人,大多是跟随他从微末之时一路走来的“老人”:有的曾陪他在草莽中筹谋大业,有的曾为他在战场上浴血拼杀,有的曾替他在后方安抚百姓、打理政务。
十余年来,无论遭遇何等境况,他们始终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丝毫动摇,正是靠着这股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才终于走到了“南方一统”的今日。
待目光扫过最后一位官员,秦思源微微颔首,清了清嗓子,沉稳的声音透过大殿的梁柱,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诸位,广西捷报已至,南方终定”。
“今日召集诸位,只为一件事——登基称帝,定鼎天下,此事关乎大夏国运,容不得半点疏漏,还望诸位畅所欲言,共商大计”。
话音落下,殿内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百余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主位上的秦思源,对“称帝”之事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早在此前数月,南京城内便已暗流涌动,有关“夏王登基前将敲定诸多国政”的风声,早已在官员与权贵间悄然传开。
而这些待议之事,绝非单纯的礼仪流程,每一项都直接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小到官员品级的最终划定、俸禄的厚薄,大到未来朝堂权力的划分,桩桩件件都与他们的仕途、家族荣辱紧密相连。
其中,最让众人牵肠挂肚的,莫过于“贵族封地”的核定。
殿内端坐的百余位官员,身份本就特殊:他们既是大夏王朝的开国元勋、执掌军政大权的高级官员,更是被正式册封的“第一代贵族”。
无论是早年追随秦思源起兵的功臣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