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双举人(1 / 1)
“所以啊,我就想不明白,他推举我为孝廉到底是为了什么?”张北辰忽然想到了什么,脚步停下来,“难道是因为我的那一篇策论?”
府衙之中,张至亭满面愁容。
“林大人,我这逆子实在是……他先前在外面游**半年,这次中举的可能性实在不大。我让他来参加秋闱,原先只是想压一压他的性子,没有必求功名的心思。”
林鹤梅点头:“贤弟的心思我都明白。只是令子大才,你不要小看了。”
大才?他有哪门子的大才?
张至亭哭笑不得:“林兄,我自己的儿子什么样我心里清楚得很,您就不要再诓我了。”
“我这怎么能是诓你呢?”
张至亭拱手道:“林兄的心意,愚弟受了。只是犬子做这个孝廉实在是不合规矩,怡笑大方,还望林兄斟酌。”
“你以为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推举张北辰做这个孝廉?”林鹤梅抚掌大笑,“贤弟说笑了。我林鹤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纵然你我二人有再深的交情——”他朝着北方做了一个参拜圣上的手势,“作为圣上钦点的巡考钦差大臣,我也断然不可能徇私的。”
张至亭心里一颤:莫不是自己真的低估张北辰的才华了?还是自己的儿子二十多年来一直深藏不露?
“令子怀有大才,不同于常人,真真是奇才,堪当大用。最让我赏识的是,他不求功名,却自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和抱负。”
当初,张北辰这一份卷子差点让几位阅卷考官打起来。
一方以为,这个考生简直是一窍不通,胡写一气,根本不用看了。不仅文典注释敷衍了事,而且策论里居然说什么“以商为本”的屁话,简直是胡说。
另一方以为,此人的策论写得很有道理,商业确实很重要。何况,虽然试卷上前面许多圣人言语他都没有认真注释,在策论里用的却很好,没有用错的地方,说明他还是懂的。
一方又说,明明懂得圣人言语却不肯好好写注解,这不是蔑视科举吗?他根本就没有想好好考试。
另一方则认为,此人是剑走偏锋,他的大部分心力都花在了策论上,其他的题目只能丢一丢。他意在进言,不在功名,实在是奇才!
两方争执不休,主考官看了这一篇策论,心惊肉跳,不敢忽视,赶紧送过来请林鹤梅定夺。
林鹤梅原先只是巡考,没想法居然还需要自己亲自阅卷,带着三分好奇打开了这一份卷子。
为了防止一些考官根据笔迹辨认考生,考生的答卷都是由专人誊抄之后再交由考官评阅的。
看完这一篇策论后,林鹤梅拍案叫绝,吩咐人去找原件。揭开密封一看,居然是张北辰。
“此等才华,不能辜负了。可惜他试卷答得敷衍,中举无望,我便决定推举他为孝廉。谁知道此人居然是令子,恭喜恭喜。”
听了林鹤梅这一番话,张至亭又惊又喜,感慨万千:“实在是多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