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章·虞山(上)(1 / 1)
“巧了,今日他也在场。”张至亭笑着朝郭明礼一指,“赵大人,你看,便是那一位郭明礼。”
郭明礼为举人,受含州府衙俸禄,亦算是有官职在身,因此乡试时便算作巡查官员。
此刻,在贡院之中,他身杆儿挺得笔直,比起旁边一行忙碌的小官吏,气质出众。
“三年前,我读了他的文章,颇为赞赏,还以为很快会在国子监见到他呢。”那考官摇了摇头。
张至亭也不清楚为什么当年郭明礼要选择延迟三年去京城,只好说道:“明年开春,他将和这一年的新举子一共赴京城参加春闱。”
姓赵的那位主考官听到这个消息,满意地点点头,又揣着手在贡院里四处晃**去了。
秋闱前前后后一共举行七天,一共有三场考试,分别在是九号、十二号和八月十五号。
在此期间,贡院上上下下的人都绷着一根弦在脑子里。
在张北辰等人在含州城参加秋闱的同时,郭先生也在杏山院担心着这些孩子们。
学生们参加秋闱的都离开书院了,其他人稍晚几天之后也都回去过中秋了,大部分仆役都告假回家了。杏山院里如今只剩下郭先生、郭明仪、南河、子书玉山与玉衡五人,还有一些无家可归的仆役,比如唐沙,夜出,昼宿和晨行等,并一对原先就在杏山院做事、以杏山院为家的老夫妻。
今日是八月十三日,临近中秋佳节,郭先生让人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而后一个人站在大厅里,烛光抓着他的影子轻轻地摇动。
夜出置好了碗筷准备退出去,郭先生叫住了他。
“我记得你叫夜出,是今年新来杏山院的。你如今多大年纪了?”
夜出就怕被人抓住盘问,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露馅了,提着一口气回答道:“小的今年十六岁。”
“已经早过了开蒙的年纪了……要是小两岁,进书院读书也不错。不过现在也无妨,不求功名,识几个字还是来得及的。”
夜出之所以一直死心塌地跟着张北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也是一听见读书就头疼得很。
一听这话,他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连连推辞道:“先生,可别了吧,小人卑贱,实在不是读书的料。”
郭先生笑着摇摇头:“谁能说自己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呢?”
夜出辩解道:“话虽如此,可是总有些人,先生说一遍他就可以记住,有些人就很愚钝,读书几十遍也记不住的。”
夜出也想读书,虽然他不喜欢读书,好歹爹娘喜欢。可是他太笨了,最后私塾先生跑到他家劝他父母让他退学,学一门手艺,以后好有个吃饭的技艺傍身。
“这事儿不急,以后再说。这一大桌子菜我们也吃不完,你去把明仪、摇光、子书家二人并一众僮子都叫来吧。”
夜出一听见这话,赶紧领命溜走了。
夜出先去了半梅轩,却扑了个空,南河与郭小姐两个人都不在屋子里。他自半梅轩折返,朝着子书公子的屋子走去。
郭明仪先去找自己的父亲,恰好与夜出错开了。
南河则在玉衡那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