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褪色的月光-9(1 / 6)

加入书签

晚秋之后,日子缓缓流动。

    装修完成的老宅变得明亮许多。光从新的大窗户落下来,洒在浅木色的地板上,有种安静的温柔。任映真和苏静雯的生活久违地恢复了正常的节奏。

    他把阳台的绿植修剪整齐,她照旧在画室画到深夜。

    晚上她回家,任映真在厨房洗手备菜。她会提起哪个年轻艺术家的新作、哪个基金会最近启动了招募,有时候话题停在半空,他只“嗯”一声,通常不过问细节。

    他们偶尔会一起看一部老电影,有几次苏父苏母在饭桌上提起他们的童年往事,苏静雯也会笑。

    仿佛那些令人不安的细节、那些压抑的空白与怀疑,都被这段平静的时光洗刷干净。

    【这就是日常真实的夫妻相处啊】

    【夫妻能走到这个阶段也很不容易了】

    观众们纷纷在弹幕里聊起聊起自己的生活和七年之痒。

    可这份和平并没有维持太久。

    某天,苏静雯刷到了一条推送。

    标题平平无奇,《关于“情绪重构”作品的灵感争议》。她原本只是习惯性划过,却一眼在封面图中看到了熟悉的色块。

    她手指一顿。

    灰蓝的冷色调,窗前微垂的薄纱,一个站在背光处的女性身影,剪影模糊却轮廓清晰,整幅画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安静和孤独。

    苏静雯一眼就认出来了。

    那是她。

    这幅画的构图不过是记忆再现。是她夜里从画室走向落地窗,站着不动,背着光抽烟的样子。她记得那晚屋里没开灯,窗外是微弱的路灯光。她太累了,甚至没察觉身后有人在看。

    林澈看见了。

    他看见了她藏在婚姻下的疲惫,不需要解释,她已经明白了林澈的心意。

    那个在人前强撑、在夜里沉默的她,被另一个人深深地看见了。

    她点开推送。

    作者言辞并不激烈,只是冷静地陈述对一幅近期参展新作的质疑:“该作品在构图、光影与主旨表达上,与一幅半年前在欧洲独立艺术平台上线的作品高度相似。虽无法断言抄袭,但雷同之处值得讨论。”

    文末附上了对比图。两幅画并排展示——窗前孤立的女性背影,斜落的冷光、模糊的窗纱,连人物与画面之间那种若有若无的距离感都惊人地一致。

    画作署名:林澈。

    她指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