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荒芜的馈赠(5 / 5)
bsp;—— 肥料是用生活废料和植物秸秆堆肥制成的,没有化学肥料,只有最天然的养分;上午去凿石头,盖更多的石屋,扩大居住面积;下午去改造更多的土壤,建更多的温室;晚上则挤在石屋里,有的看书,有的讲故事,有的教孩子认识地球上的植物。
没有云海的数据流,没有智灵的精准预测,没有全息投影的娱乐,只有实实在在的劳作,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伊莱亚斯用火星上的矿石,打造了一把新的钢犁,犁头磨得锃亮,他说这犁能在火星的土里耕出最深的沟;阿米娜用植物的纤维,纺了一块粗布,虽然不漂亮,却很结实,她把布剪成小块,分给大家当擦汗的毛巾;穆罕默德学会了辨认不同的幼苗,他能准确地指出哪是小麦,哪是豌豆,哪是番茄。
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尘暴袭击了基地。风很大,吹得石屋 “嗡嗡” 响,温室的顶棚被吹得变形,随时可能破裂。所有人都冲出去,用绳子把温室固定在岩石上,用石块压住棚角。风沙打在防护服上,像鞭子一样疼,大家却没人退缩,直到尘暴过去,温室完好无损。
尘暴过后,哈桑看着完好的温室,看着里面的幼苗,突然笑了:“以前在地球,总觉得日子过得快,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在这里,每天都很累,却很踏实。”
卡里姆也点点头:“是啊,在这里,每一滴汗都没白流,每一粒种子都能长出东西。这种感觉,在地球的城市里,从来没有过。”
这就是火星给他们的馈赠 —— 不是肥沃的土地,不是丰富的资源,而是一种 “存在的重量”。在地球,他们习惯了数字世界的便捷,习惯了智灵的帮助,习惯了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体验;而在这里,他们必须用双手去创造,用汗水去浇灌,用眼睛去见证每一点变化。每一块石头的垒砌,每一粒种子的发芽,每一次与风沙的搏斗,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连接。
那天傍晚,哈桑又来到第一座石屋前,手放在粗糙的石墙上。石墙带着白天阳光的余温,坚硬而踏实。远处的温室里,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在向他招手。头顶的星空依旧璀璨,却不再冰冷,而是像一双双眼睛,看着他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种下希望,扎下根来。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困难,更多的挑战。但他不害怕,因为他知道,他们的双手,能把荒芜变成生机;他们的汗水,能把红土变成沃土;他们的希望,能在这片遥远的星球上,开出最美的花。
这就是荒芜的馈赠 —— 让他们在最严酷的环境里,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找到了最坚定的信念,找到了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 “乐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