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晨曦微黯(3 / 4)

加入书签

强的、似乎是随着拓的“种子包”带来的地衣孢子,已经开始缓慢地侵蚀塑料表面!

    拓投下的、“希望之火”小麦的种子本身并未立刻发芽——环境依然过于严酷——但它似乎释放了某种强大的、促进生命复苏的信息素或催化剂。而来自地球“方舟”基因库的那些经过精心筛选、旨在应对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和藻类种子,在乐土这片遍布死亡却也充满“空白生态位”的焦土上,找到了意想不到的机会。它们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适应、变异、开始艰难而坚定地执行它们数十亿年来的本能:拓荒。

    它们净化着污水,中和着辐射,缓慢地、一点点地改善着大气成分。

    这个过程,慢得令人绝望。乐观的模型显示,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环带的大气才能再次支持人类不依赖面具呼吸。但这变化是确实无疑的!毁灭的进程被逆转了,尽管只是最微小的、几乎看不见的一个开端。

    生命,以最卑微、最原始的形式,重新在这片冰冷的金属墓园中扎下了根。这不是胜利,甚至不是复苏,而是一场伟大的、静默的、由微生物主导的入侵和修复行动的开端。如同无尽黑暗中的第一缕熹微、脆弱却无比坚定的晨光。

    深空

    “彼岸之子”号依旧悬浮在那片令人敬畏的宇宙奇观——“源流”接口之前,仿佛时间本身都被冻结了。舰桥内寂静无声,只有设备低沉的运行声和船员们几乎停止的、意识层面的数据流动。

    艾拉,或者说,她所化的那道纯粹的、温暖的、蕴含着两个文明所有情感重量的情感信息流,持续地、毫无保留地冲击着那宇宙规则的绝对壁垒。

    这一刻,仿佛持续了永恒。

    然后,那绝对冷漠、亘古不变、如同自然法则本身一样不容置疑的“源流”接口,第一次出现了清晰的、复杂的、并非出于自身程序运行的波动。

    它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在主动解析。其表面那复杂到超越理解的几何结构开始缓慢旋转、重组,光芒的强度和频率发生着快速而复杂的变化,仿佛一个无比庞大的大脑,正在全力处理一种它从未接触过的、无法用常规逻辑归类的 “异常数据” 。它在消化,在评估,在尝试理解这种名为“情感”和“牺牲”的高度有序模式。

    与之相连的亚空间链接通道,非但没有因能量耗尽而断裂,反而前所未有地稳定、扩大、亮堂起来!那温暖乳白色的光芒(艾拉最后的光芒)如同实质般流淌,将整艘“彼岸之子”号温柔地包裹其中,驱散了所有来自深空的寒意和绝望。

    紧接着,所有船员——无论是云民还是少量原人——都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笼罩了整个宇宙、无处不在、令人窒息乃至绝望的 “净化”压力,如同退潮般,开始迅速减弱。

    并非撤离,也不是认可。更像是……暂停。

    仿佛一个设定好毁灭程序的精密仪器,在检测到一个无法立即分类、但其内部蕴含的“有序性”和“低熵特性”又高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