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迂回进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应!(5 / 6)
还有一点,那就是资本在原始积累的阶段,是最困难,也最血腥。
国家发放这笔钱,等于让这些人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将土地卖给国家的地主,有资本直接前往海外。
朝廷不可能出很高的价格去收地。
但只有这一条开启,就总有地主会卖地的。
有不孝子孙胡乱败家,有赌博输钱的,还有遇上天灾人祸,不得不卖田求生的。
再或者是想做大生意,卖田地筹集钱财资本的。
土地毕竟是流动性很低的资产。
看着很值钱,可真正要卖的时候,不一定有人愿意买。
往往是有价无市。
这时候,朝廷托底收购,卖地人自然求之不得。
天长日久,随着时间推移,田地就会慢慢都转到朝廷手中来了。
永佃的租户,不能转租,这也是一条极为关键的措施。
事实上,寻常地主家的佃户,租到田地都是不会转租的。
转租行为,主要发生在皇田或者王田的租户,以及一些大官、勋贵或是大富商家中。
因为他们持有的土地面积大,不方便直接管理,便往往通过转租给自家奴仆或管租人的形式,由他们去管理。
比如说,晋王府有三十万亩田地,晋王当然不可能一亩田一亩田去收租。
晋王将其分成十个田庄,租给十位田庄主。
这些田庄主再将田地转租给下面的人。
通过层层转租,晋王只收了不到一成的地租,但最后实际耕种田地农民,则可能上交了五成乃至更多的田租。
这些田租,都被中间人吃掉了。
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大明非常普遍!
百姓们骂晋王是吸血的魔王,杀人不见血。
晋王则觉得自己很冤啊,我就收了一成不到的地租,难道还不够心善,不够体恤百姓吗?
这就是朱允熥要限制永佃田转租的关键了。
那些田庄主自身不是地主,不是土地的所有者。
但他们吸起血来,可比地主还狠得多!
朱允熥将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