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朝廷大调整!锋利的刀!(5 / 7)

加入书签

bsp; 对皇帝而言,也只是面子上的难堪。

    如果换一个武将,或者哪怕换一个有实权的大臣,做同样的事情,那就真要天下震动了,皇权都可能因此而陷入风雨飘摇中。

    言官监察百官的好处,就体现在这里。

    说到底,都察院威风凛凛的御史,实际上是一群最没有权力的人。

    皇帝完全可以当他们说的话都是放屁,不予理会。

    需要的时候,又可以用他们特别会喷的嘴巴,能杀人的笔作为刀剑,去挟制百官。

    所以,只需加强对儒家读书人的控制,用都察院的言官去钳制百官,实际上是比重用厂卫更好的选择。

    历史上,大明的皇帝都很清楚这一点。

    但因为种种原因,有明一朝,没有一个皇帝彻底驾驭了儒家文化下培养出来的读书人。

    没有一个皇帝与文官集团不存在深刻而尖锐的矛盾。

    因此,他们明知都察院言官很好用,却又不得不用厂卫。

    朱允熥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

    与其用厂卫去对抗读书人,促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对付代表皇权的厂卫,还不如从文官集团内部搞分裂,从而彻底瓦解他们的团结,控制这些人。

    说完,朱允熥的目光望向杨士奇:“就由你去担任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将袁泰同党全部铲除,担负起监察天下百官的重任。”

    杨士奇脸露震惊之色。

    他自被朱允熥提拨,不久即被老朱召见,受封翰林院侍讲学士。

    此后便一直在太孙殿下身旁办事,在朝中也可谓是炙手可热。

    但说到底,翰林院侍讲学士不过是从五品的官职,无非是职位特殊,乃是太孙殿下身边亲近之人,才有杨士奇今天的权势。

    他不过是借势而已。

    他的“权势”,是太孙殿下的,并非源于自身。

    就类似于后世领导身边的秘书。

    但都察院左都御史,又称总宪,乃是都察院主管,掌院事,货真价实的朝廷重臣。

    这便是外放重用了!

    此前朱允熥给杨士奇委派的差使虽然不少,可一直是以侍讲学士的身份去督办的。

    原以为自己外放,恐怕要等到朱允熥继承大位之后,潜邸旧臣,历来如此。

    却没有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