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场豪赌!新的难题!(4 / 7)

加入书签

才够。”

    “还有,若百姓都要取粮的话,长此以往,只恐粮仓里的粮食会入不敷出。”

    粮食署的承诺凡存粮一点都不少,但实际上,粮仓里储藏的粮食,也会有一点损耗的。

    这就变成了进来九十八斤粮,出去一百斤。

    粮食署是会亏损的。

    短时间内,因为不断有新的粮食存进来,还有朝廷的库存,收赋税所得的粮食等等,这些还不是问题。

    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有点类似庞氏骗局,终有垮塌的一天。

    这与银行存钱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银行收了存款,再放出贷款,还能赚取存贷款的利差。

    粮食署可不能进行这样的操作。

    夏原吉是理财的高手,深知其中的弊端,故而忧心忡忡。

    “只要大明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坚持几年就好。。”朱允熥道:“粮食署的‘粮食银行’业务并不会持续很多年,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就会停掉。”

    夏原吉怔了怔。

    杨士奇解释道:“等百姓们养成了将粮食储藏到粮食署的习惯,日后即便粮食署不再开设粮食银行,没有了免费存粮的业务,百姓们也会自发将粮食卖给粮食署。”

    夏原吉思索了片刻,道:“话虽如此,但若没有免费存粮业务,自家种的粮食,不少百姓还是会自己存起来的。”

    “如此虽有损耗,但毕竟省了存粮取粮的麻烦。”

    “只有那些原来大量购粮的人,日后或会按月购买。”

    “再或者是多余的粮食,也会存进粮食署。”

    朱允熥笑道:“这就得看大明粮食的增产速度了,百姓们有吃不完的粮食,自然会大量卖给粮食署。”

    “这……这多少有点豪赌了。”夏原吉失声道。

    杨士奇点头道:“没错,这确实有点冒险。”

    “为了保险起见,朝廷已经从倭国大量进口粮食,此事你亦是知晓的。”

    “再加上新粮仓所减少的损耗,大明的粮食,凭空增加了许多。”

    “只是如今太孙殿下治国,百姓的肚子都吃得更饱了,消耗的粮食激增,才有粮食不足的危机。”

    “进一步的增产,就要靠水利工程建设及垦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