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君子报仇,隔日正好!(3 / 6)

加入书签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大明,朝廷一年的财税总收入,一共才二千多万两白银。

    这是将所有的谷物,全部折算成银子之后的价值。

    实际收到手的银子,还远没有这个数。

    毕竟,大部分是收的粮食。

    宝钞印太多了,老百姓自然都不干,不认宝钞,只要银两和铜钱。

    对此,老朱的解决办法,也非常简单粗暴。

    朝廷让你们用,你们就得乖乖用。

    谁敢不用,敢拒收,那就杀了!

    于是,很多人因此而人头落地。

    可即使这样,依然挽救不回大明宝钞的信誉。

    价值不断跌落不说,而且不少商贾,还是拒收。

    毕竟,谁愿意收一张废纸呢?

    而且还是明摆着的。

    老朱甚至还规定,民间百姓和商贾向朝廷交税,只能交粮食或白银,铜钱,不得用宝钞交税。

    但朝廷发俸禄,赏赐,工钱……等等,哦,那就发宝钞吧!

    可你拿着朝廷发的宝钞,买官方的盐,那不行!

    买官方粮仓的粮,更不行!

    “抢劫”两个字,几乎都明晃晃写到了脸上。

    宝钞的信誉,自然可想而知。

    朱允熥很清楚,要治理国家,首要的问题,就是财政。

    没钱,就啥事都办不成。

    而要搞好大明的财政,就离不开整顿大明宝钞,将其信誉挽回重建。

    这当然是要从国家政策上进行调整,不能再随便乱印宝钞。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要解决,那就是假钞!

    朝廷拼命的印钞,也激发了民间穷苦百姓的“聪明才智”。

    原来“抢钱”这么容易!

    朝廷能印,我们也能印!

    大明宝钞的防伪技术不高,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鉴别真假宝钞的能力。

    假钞,很快就泛滥成灾了!

    老朱同样采取了高高举起屠刀的办法对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