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出征(1 / 2)

加入书签

李治闻言,心中已有计较。

他看向武媚娘,眼底带着几分了然,缓缓开口道:

“媚娘此提议,倒是深合朕意。

轮儿虽年幼,却聪慧沉稳,近来在研读兵法,也颇有见地。

这挂帅之职,看似是名义上的统领,实则是难得的历练之机。

皇子生于深宫,的确是需要历经朝堂、边关的风雨打磨。”

皇子需积累政治资本方能立足,

这挂帅之职虽为名义,却也是公开的历练,

朝堂上下见他担此重任,自然会高看几分,

日后参与朝政也多些底气,

这本就是皇室培养子嗣的常法。

武媚娘微微颔,补充道:

“陛下所言极是。

相王挂帅,不仅能安军心,更能安朝野。

如今四州告急,朝中已有流言蜚语,些许官员忧心忡忡,甚至暗生退意。

让相王领兵,既能安抚朝廷内部的恐慌情绪,稳定人心,

亦能增强朝堂的凝聚力,让文武百官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郭待封上前一步,躬身奏道:

“天后与陛下深谋远虑,臣钦佩不已。

只是相王年幼,未曾亲历战阵,臣恳请陛下任命一位经验丰富的副将,

辅佐相王处理军中实务,如此既可保战事无虞,

亦能让相王在实战中学习用兵之道,两全其美。”

李治点头称是:

“郭卿所言有理。

朕意已决,任相王李旭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另任契苾何力,萧嗣业,为副帅,

统领三万禁军及河西各州援军,星夜驰援鄯州。

契苾何力久历沙场,深谙吐蕃战法,

萧嗣业也有丰富军事经验,

有他二人辅佐轮儿,朕方能放心。”

李旦出列,身着一身簇新的银甲,虽尚带几分少年人的清俊,却难掩眼底的坚毅。

他双手抱拳,躬身向李治行君臣大礼,朗声道:

“儿臣谢父皇母后信任!

虽儿臣年幼,未曾亲历大战,

但有契苾大将军、萧将军两位前辈辅佐,

定当虚心求教,谨守军令,不敢有半分懈怠。

此去河西,儿臣必与将士们同赴国难、共守疆土,

绝不辜负父皇期许,更不辱没大唐皇室的风骨,

定将吐蕃蛮夷逐出四州,护我大唐山河无恙!”

契苾何力即刻出列,身着明光铠,身姿挺拔如松,朗声道:

“臣遵旨!

定当辅佐相王,竭尽所能,击退吐蕃,收复失地,不负陛下与朝廷所托!”

萧嗣业出列回道:

“臣虽不才,却也久历边尘,熟稔突厥、吐蕃诸部行军之术!

今蒙陛下信任,得与契苾大将军共辅相王,定当倾尽毕生所学,

筹谋粮草调度,探查敌军虚实,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死战不退,

必护大唐疆土不失,早日将吐蕃蛮夷逐出大唐国境!”

李治的任命非常的巧妙,

让相王挂帅,却让契苾何力等人掌实际兵权,正是两全之策,

既用了将领的实战本事,又以皇子身份‘镇住’军方。

这样一来,既不会让个别将领兵权过重,

又能让皇权牢牢握着军队掌控权,朝堂与军方势力也能更平衡。

武媚娘看着殿中君臣同心、共商国是的景象,心中稍安,又对李治道:

“陛下,援军出之前,还需妥善安排粮草与军械。

河西之地路途遥远,粮草转运不易,

可令陇右各州官府就近征调,由户部派专人督办,确保粮草供应不中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