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急事(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对武媚娘的聪颖赞赏有加,因为她的聪明才智与徐惠截然不同。

徐惠的智慧体现在学业上的追求卓越,

但武媚娘则更胜一筹——她拥有一种独特的洞察力,可以洞悉问题的本质,并擅长解决难题。

这种聪慧并非通过刻苦学习得来,

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无需他人教导,她便能够迅做出应对。

渐渐地,李世民开始热衷于与武媚娘谈论朝堂之事。

武媚娘听得全神贯注、兴致勃勃,

有时甚至能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这样的交流让李世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愉悦,毕竟在其他嫔妃那里他从未获得过如此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媚娘成为了太极宫的常客,也成为了李世民最为宠幸的女子。

各种恩赐如潮水般源源不绝地涌向她。

才人宫的人都暗暗嫉妒她的得宠。

不过这些她都不曾在意。

她每日只在太极宫和才人宫之间来回,不伴驾的时候就与徐惠一起。

那些人的酸言酸语,她完全不知道。

她不知道,不代表碧青不知道。

碧青如今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宫女,变成了宫中最受宠才人的宫女,

在才人宫里那些人艳羡的目光中,走路都是抬头挺胸。

看人都是用眼尾,

她的才人受宠,每日都有皇上的赏赐,

御膳房都上赶着巴结,膳食都比其他的才人规格高出许多。

武媚娘如今吃的饭食,显然是不符合才人规制的,

但武媚娘受宠,受宠才是这皇宫里生存的根本。

时间很快,转眼,已经是贞观十三年。

武媚娘跟在李世民身边一年多。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武媚娘跟着李世民学到了很多治理朝政的知识。

李世民见她聪敏,也非常乐意教导她。

见她进益很大的时候,还会暗自感叹,若他的太子有武媚娘这样的头脑,该有多好。

李世民对武媚娘的宠爱宽容,韦贵妃已经忍耐许久。

贞观十三年二月,

李世民终于按耐不住,下旨再次催促已经得到分封的人前往地方就职,语气非常严肃和紧迫。

虽然这一年多来,他也经常私底下催促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朝中的司空,但是李世民封了他为赵州刺史。

而长孙无忌还是长孙皇后的弟弟,李世民的小舅子,

长孙无忌就是他心里那个最有影响力又能牵头的人选。

只可惜,这个小舅子也反对他的分封制。

他催了这么长时间,长孙无忌就是不理他。

最后他也没有了耐心,干脆就直接下旨了。

接下来,他就又遭到了所有朝臣的反对,

短短三日,奏折如雪花般飘到他的龙案之上。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在奏折中写道:皇上,古今早已不同,分封制度不是长治久安之策,望皇上收回成命。

侍御史马周写道:世袭制度若施行,后世子孙或愚钝,品行不端害百姓。

若幼子承袭父职,百姓遭殃国不宁。

欲罢其位念先人,留之位则罪难掩,顾百姓情何以堪?上策乃赐食邑户,若真有才授官职,使其世受恩宠荣。

李世民同样也听不进这些人的话。

长孙无忌同样也上奏折,写道:皇上,自您下诏以来,臣等惶恐不安,李姓宗室更是焦虑难安,坐立不宁。

夏、商、周三朝实行封建制度,实乃无奈之举,因无法有效制衡诸侯,只好以利相诱,此非长治久安之策。

两汉以来,废封建,行郡县,方使国家步入正轨。

而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