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举杯详谈(2 / 3)

加入书签

。所以凡事要辩证的看,不要武断下结论。

正如眼前这位梁大地主,看着不起眼实际上也是见多识广之人。否则何以能说出这么多个人见解?在这个交通和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他竟然知道越往北走黑土地越多。往北走不就是后世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嘛。那两省的黑土地有“土地中的大熊猫”之称,其肥沃程度不言而喻。这两省更是后世中国的产粮大省。

杨林捋了捋思绪道:“今日与梁老爷畅所欲言正和我意,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大人过奖、过奖。咱老梁也是与大人您投缘,这才说了这些话。”梁有田继续道:“大人,我再说句额外的话,也不知当讲不当讲?要是有冒犯的地方您还得多担待。”

“梁老爷这话说的就见外了。方才你还说自己要是成了军属,自家人不能看着自家人受委屈。怎么这快就忘了呢?有什么话旦说无妨。”

杨林说着为梁有田把酒盅斟满,道:“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就当是在教诲晚辈,有什么说什么。要是藏着掖着倒是显得假假咕咕极为生份了。”

“哎呦,多谢大人抬爱给满杯,教诲可不敢当。大人这是要折煞我老梁了。”

梁有田对杨林的话很受用,但还是知道官民有别,急忙欠身向杨林拱了拱手表示谢意。

“大人,实不相瞒我看您这段时间的阵仗,胸中谋划可是不小。不管您要干什么,肯定是要花银子的。叆阳这地儿虽然富庶,但与关内的城池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这里日照充足、水源丰沛,不仅仅适合种粮食也适合养蚕和种梨树。您要是想多赚钱,我看您不如在这两样儿上多下功夫。”

“养蚕和种梨树?”杨林眉头一皱。他在另一个世界知道东北地区也是能养殖这种小昆虫的,但具体怎么养就不知道了。而且蚕蛹可炸、可煮还能剥下蚕茧织成丝绸。

这种小东西看着不起眼经济价值极高。尤其现在百姓普遍缺少肉食,蚕蛹可以替代肉类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蛋白质。民间有“三个蚕蛹顶一个鸡蛋”的说法。

至于种梨树,后世辽东地区出产的各种水果很有名,畅销全国各地。其中海城的南果梨、绥中的白梨、盖州的苹果、朝阳的大枣、营口的葡萄、八虎山的山楂等等,这些辽东特产水果都是相当有名的。但是现在的技术和方法能否大面值种植还是个问题,不过还是可以试试的。

其实梁有田哪知道杨林已经与葡萄牙方面达成了协议,今后打算主要靠贸易来赚钱。囿于自身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局限性,他只是把自己能想到的赚钱方法说出来。

杨林点头道:“这个法子倒是不错。但水果保存时间短,要卖也卖不到远地方去,收益恐怕有限。另外蚕蛹剥下来要纺织成丝绸,需要大量会技能的人手。咱们叆阳不一定能提供这么多的人手。”

梁有田闻言一乐,滋了一口酒道:“大人,这有何难?水果保存的时间是短,但咱们可以把水果做成水果干儿来卖。比如在冬天向关内卖冻梨、冻枣儿啥的。别的地方不说,仅是京师一地,咱们卖他个几万斤冻货和蚕蛹绝对不是问题。您算算,一斤只要挣个十文二十文那得多少钱?另外您也别担心人手的问题,我听说关内现在人多地少还总有灾荒,吃不上饭的人家老鼻子了。只要咱们派人去招募会纺织的人手,那都得排到天边儿上去。”

“你说的有道理。”杨林知道如今明末时期民生那是相当凄惨。关内的流民、饥民数不胜数。如果真要派人去招募,绝对会象梁有田说的那样应者无数。

“大人,我看招募人手的事应该让孙掌柜他们去做,他们家数代经商人脉广泛,这事儿他们来办最合适。如果您要是出面来办这事儿,别的不说,民间不得谣传您贩卖人口?毕竟他们家在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