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7章 八件瓷器,八个故事(2 / 4)

加入书签

的考验,对承诺的挑战。”

“李守信的商号在鸦片战争后曾经濒临破产,债主登门,家产尽失。有一个古董商人,识货得很,看中了他手中这只瓷碗的价值,出价一千两白银想要收购。”

“要知道,那笔钱足够他东山再起了!”

“但是李守信怎么说的?”陈阳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这碗不卖!哪怕是饿死,我也要留着它等我兄弟回来!'”

“就这样,他宁可变卖祖宅,宁可让妻儿受苦,也不肯失信于朋友。”

“而远在南洋的王重义,处境同样艰难。”陈阳转向窗外,仿佛看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他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

“遭遇过土匪抢劫,经历过商业欺诈,甚至还被当地人误解为间谍差点丧命。”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一场暴乱中,”陈阳的声音变得紧张起来,“王重义的商铺被烧毁,他只来得及抢救出一样东西——就是这只瓷碗。”

“当时有人劝他:'都这个时候了,还管这个破碗干什么?'他的回答是:'这不是破碗,这是我和我兄弟的约定!'”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那些最困难的岁月里,无论李守信还是王重义,都曾面临过家人的不理解。”陈阳的眼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李守信的妻子曾经含泪劝他:'都这么多年了,他还会回来吗?咱们为了这个约定,已经牺牲了太多太多。'”

“王重义的处境更是如此,他在南洋娶妻生子,儿女们都劝他在异国安享晚年,何必千里迢迢回去赴一个不知是否还有意义的约定?”

“但是,”陈阳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而有力,“真正的兄弟情是什么?就是在所有人都怀疑的时候,你依然坚持;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你依然相信!”

“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信'的真谛!”

“五十年后的那个夜晚,当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月光下重逢时,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静静地拿出各自珍藏的瓷碗,倒入酒水,一饮而尽。”

陈阳的眼神看向了远处,轻轻抚摸着瓷碗,“那一刻,时光倒流,他们又回到了五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

“后来的事情更是让人肃然起敬,”陈阳轻轻地将瓷碗放回展台,“建国后,这两位老人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他们将这对瓷碗一起捐给了当地的佛寺,并留下了一段家训:'信义重于利益,承诺胜过黄金'。”

“他们说,这对碗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见证了他们的友谊和信义。现在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明白什么叫做一诺千金,什么叫做信守承诺。”

“后来,这对瓷碗在寺院中又安然度过了建国初期的各种政治运动和战乱年代。”陈阳轻抚着碗壁,“寺院的老住持,将它们供奉在大雄宝殿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有人问起时,就会讲述这个故事,教育人们要讲诚信,重承诺。”

“直到近年,因为寺庙要修缮,需要大笔资金,老住持已经九十高龄,实在无力维持,无奈之下才决定将这对瓷碗拿出来变卖,希望能够为寺庙的修缮筹集一些资金。”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老住持还是再三嘱咐,希望买主能够善待这对瓷碗,因为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和艺术价值,更是我们华夏民族诚信品德的象征。”

最后,陈阳双手虔诚地捧起一件清康熙釉里红加彩花卉纹马蹄尊,那瓷器在灯光下闪烁着如血如火的红晕,神情变得异常肃穆:“这件马蹄尊的主人是一位知府大人,名叫清廉。”

清康熙 釉里红加彩花卉纹马蹄尊

“人如其名,他为官清正廉洁,从不收受一分一毫的不义之财,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