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昭并非靠着裴氏才可守土开疆(1 / 2)

加入书签

不会。”云铮转过身,语气没有半分犹豫,“姑母行事光明正大,并非用诡计骗她入京。传去北地的旨意写得明明白白,裴清晏若真有不臣之心,彼时身边部曲数万,大可借战事推脱,拒不入京。可她选择束手就擒,且从北地至长安,一路风平浪静,并未有半分劫囚的迹象。”

闻言,云太后转过身,她背着光,面容隐在阴影里,显得有些阴沉:“单凭这个,你就敢替她担保了?”

“我并非替她担保。”云面朝云太后缓缓道,“我这般说,只因裴清晏不是傻子。她若不愿回京,大可在北地或归途动手,尚有几分胜算。可到了长安城,且不说她的部曲是否有伪造路引的本事,纵然有,单凭十几个人想在京中劫囚,就算能把人救出来,又如何保证顺利出京?”

他这话并非空穴来风。今日那些劫囚之人能全身而退,不单是藏匿得好,更多是因禁军并未严查。若他们真把裴清晏劫走,触怒了姑母这位手握大权的太后,届时下令彻查,禁军挨家挨户搜捕,他们断无藏身之地。

“你倒是通透。”云太后忽然笑了,笑意却未达眼底,“那依你之见,那几个劫囚之人,该如何处置?”

“不处置。”云铮回道。

“嗯?”

“姑母执政不过数月,朝中根基尚未稳健。近日因裴氏一事,不少世家大族屡次谏言,早朝之上争论不休,隐隐有人暗指姑母为政狠辣,为一己之私而……”

云铮顿了顿,没把话说透,只囫囵带过,“总之,若为了抓这几人便大肆搜捕,搅得长安人心惶惶,反而对姑母不利。”

“这般轻易揭过岂不是便宜他们?”

“姑母仁义宽容,愿给犯事者回头之机,传出去反倒成了美谈,何乐而不为?”云铮道。

云太后沉默了,眼睛死死盯着云铮的双眸,仿佛要将他的心思看穿。云铮却立在原地,眸色平静似水,不起半分波澜,任她审视。

“你说得有几分道理。”许久,云太后才缓缓开口,“此事便这般揭过吧。对了,今早北地传来最新战报……”

听到这话,云铮心里暗道:“终于来了。”

自进入建章宫,云铮就一直悬着心,等着云太后主动提及北地之事。与云太后亲近如他,并非不能主动提及,可一旦那样,他就容易落到下风,引起云太后警觉,稍有不慎,很可能非但不能提裴清晏转圜,反而将她推向绝路。

事关裴清晏,就算云铮心里再焦急,也不敢轻易冒险。

“你觉得北地战败,与裴清晏可有干系?”

“这个,臣不敢随意评判。”云铮拱手,换了臣子的口吻。

云太后第一时间察觉到云铮的变化,她冷着脸,“你是不敢,还是不愿?”

“既是不敢,也是不愿。”云铮答道,“北地将士浴血奋战,纵然临河九原两郡接连丢失,士气低迷的情况下,北地将士仍在朔方一带奋力抗击,豁出命地保家卫国。这样赤血忠心,臣身在长安繁华之地,实在不配评判。”

“不愿又是为何?”

“自古将士最怕猜忌二字,多少英豪折损在朝堂文官的口诛笔伐下。是以,臣不愿因一时之胜败,随意评价。况且,自古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臣以为,一次战报不足以大惊小怪。”

“你倒是大义。”云太后不咸不淡说道,语气中听不出喜怒。

“刚刚在宫门口碰到班卿夫妇了吧?”

“是。”云铮回道。

“那你可知,班卿今日进宫所为何事?”

“他说:北地战败,担心太后娘娘手中无将可用,主动替其兄长请命。”云铮没瞒着如实一字一句复述出来,没办法,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