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皇上眼睛亮了(2 / 3)
p;还有陈知礼在江南任上所做的那些利于地方的实事……
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他对这位年轻臣子,除了欣赏其才干,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好感与信任。
或许这就是老天爷特地送来辅佐他大业的人。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陈知礼身上,语气中带着明显的鼓励:“陈爱卿,这份计划书,构思缜密,胆大心细,朕看了都颇受启发。
只是其中许多关节,朕还想听得更详尽些。
你能否将这些设想,与朕细细分说一番?”
陈知礼心中一定,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应道:“回皇上,微臣遵旨。若有疏漏不当之处,还望皇上恕罪。”
他站直身体,目光稍稍往下,开始对着御案后的天子,以及一旁同样凝神倾听的周尚书,条理清晰地将计划书的内容从头道来。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那些抽象的文字和冰冷的数字,化作了一幅幅生动具体的图景。
他从当前农户耕作效率低下、农具落后谈起,说到如何利用冬闲改良推广新式犁、耙,如何组织人手推广更有效的堆肥沤肥之法,为来年春耕积蓄地力,还有培育秧苗,改变之前直接被稻种撒入稻田的做法。
“皇上,农为国本,根基稳固,则天下安稳。
此举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是在为朝廷积蓄最根本的元气。”
接着,他话锋一转,切入到更能快速见效的工、商领域。他详细解释了“官督商办”或者“官家直营”等模式下筹建工坊的设想。
“……例如军中被服、常用军械部件,若由朝廷设定标准,集中工坊生产,统一调配,不仅能大幅降低成本,减少贪腐环节,更能确保质量与供应及时。战时尤为重要!”
他又谈到利用南方原料优势,开办织布等工坊,“……产出之布匹,质优价廉,既可供应军中,亦可投入市场,与民争利虽非朝廷本意,但以此平抑物价,充盈国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未尝不可。”
他还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思路,建议在流民聚集之地,利用冬春时节,由朝廷组织兴修小型水利、平整道路,“……如此,流民得以安顿,不致生乱,又能为地方添益,朝廷所费不多,却能收安抚、建设双重之效。”
最后是一些生钱的方子,如白糖、香皂还有头等盐的制法。
陈知礼语速平稳,侃侃而谈,每一个设想都辅以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大致的预算估算。
他不仅描绘了成功后的美好前景,也不回避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力与风险,显得极为务实。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