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没这个道理(2 / 3)
想送妹妹一个陪嫁房子。
除了顾家二叔帮着找,小路子也带人隔三差五上牙行,宅子找了不少,还没有特别满意的,不然早就买下了。
二叔跟春燕都有了庄子,就有了来路钱,如果再有了宅子,日子会好过许多。
陈富才是个急性子,加上在京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那股兴奋和干劲怎么也按捺不住。
在城里仅仅歇了两日,将庄子的地契、过户文书等紧要东西摸了又摸,最后让郝氏藏好后,便再也坐不住了。
第三日一早,他就催促着妻子郝氏收拾了几件随身衣物和日常用具,赶着一辆骡车,兴致勃勃地赶往十多里外的新庄子去了。
用他的话说:“得赶紧去看看,地里头啥情况,房子哪里需要拾掇,开春种啥好,都得早早规划起来!躺在城里享福,那地可不会自己长出庄稼和药材来!”
陈知文和他媳妇,以及年幼的孩子,则暂时留在了陈知礼府上。
一来孩子还小,骤然搬到乡下庄子恐不适应;二来知文上职,住在大伯家更为便利。
就在陈富才夫妇去了庄子没几日的功夫,陈知礼这边托付的牙行便传来了好消息——找到了两处合适的大二进宅院。
一处位于城西,虽非顶繁华的地段,但环境清幽,邻里看着也多是小康之家或读书人,很是安稳。
另一处则在南城,离顾家和陈知礼当值的衙门都稍近些,周围市井气息浓些,生活更为便利。
两处宅子都保养得不错,稍作打扫便可入住,价格也适中,加起来统共花了六千多两银子。
陈知礼亲自去看了,颇为满意。
他当机立断,便让牙行办理手续。
只是在房契署名上,他斟酌了一番。
一处自然是写在了二叔陈富才名下,这是他对二叔一家人的心意,也是前世对他们一家的愧疚补偿。
另一处,他原本想写在妹夫孟涛名下,但转念一想,孟先生尚在,孟家并未分家,直接将宅子赠予孟涛,难免让孟家多想,或是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将另一处宅子写在妹妹春燕的名下,算作是娘家给她的陪嫁产业。
如此一来,孟涛和春燕小两口搬去居住,名正言顺,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谁也无法指责。
毕竟,孟家来京城后买的宅子本就狭小,前面还要当着书塾,后面还得住着孟先生老两口和小儿子一家,真正分给孟涛和春燕的空间十分有限。
春燕有了这份丰厚的嫁妆宅子,加上用陪嫁银子买的庄子,小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