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离别前夕(2 / 3)
陈知礼下午回到了府衙。
知府大人即将高升离任的消息早已传开,衙门内外笼罩在一片不舍的氛围中。
陈知礼、穆云处理好最后的公务,而是从三班六房缓缓走过,与每一位相识的属官、书吏、衙役乃至门房道别。
陈知礼记得许多人的名字,甚至能说出一些人家中的情况。
他与户房的老人说起当年清理田亩册的辛苦,与刑房的捕头回忆一起勘破疑案的经历,与工房的师傅谈及修筑堤坝时的烈日炎炎……往昔岁月,点点滴滴,此刻都化作了一句句温和的叮嘱和真诚的感谢。
“赵先生,往后衙门的账目还需您多费心。”
“王师傅,堤坝每年汛前务必仔细查验,万不可大意。”
……
被他点到名的人,无不受宠若惊,又感动万分,许多人眼眶都红了,只能连连作揖,说着“大人保重”、“盼大人日后步步高升”之类的话。
整个下午,府衙里都弥漫着一种依依惜别的深情。
傍晚,最后的离别宴设在了城中一家不算奢华却十分雅致的酒楼。
除了陈、顾两家以及穆云、方严知,还有几位衙门中分量最重的属官作陪。
宴席之上,不再是官场应酬的虚礼,更多的是挚友、同僚之间的真情流露。
陈知礼举杯,敬众人三年来的鼎力支持与风雨同舟;
穆云感慨,难忘三人携手革新吏治、振兴地方的日日夜夜;
就连平日最为持重的方严知,也多喝了几杯,话语间充满了不舍。
他们回忆起初到余杭时的百废待兴,回忆起遇到困难时的相互扶持,回忆起取得成效时的欢欣鼓舞。
这三年,他们不仅是同僚,更是战友,是知己,几乎朝夕相处,为了共同的目标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方严知看着陈知礼和穆云,心中百感交集。
他深知自己或许很快也会离开江南,甚至有可能不久之后便在京城重聚。
但此刻,他心中的难过却丝毫未减。
因为这离别,意味着一段无比纯粹、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岁月就此落幕。
往日在衙门里随时可以见到、随时可以商议、甚至随时可以争执几句的挚友,此后便天各一方,即便重逢,也终究是换了光景,再难有如今日这般并肩作战、心意相通的境地了。
“天下无不散之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