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祖坟发热(2 / 3)

加入书签

p;说是要跟陈轩留在书院里发奋苦读,我也就随他去了。

    等三年后再考乡试,那时就二十三了,但愿他能争口气吧。

    陈轩难过肯定是有的,他平时读书确实比知文好,但这次会试他有些稳不住,发挥的不好。

    春燕跟孟涛日子过的不错,你们不必担心,一儿一女,暂时还住在知礼的宅子里,方便孟涛上职。”

    陈富才把孟家去年卖掉老家房产,举家投奔儿子的事说了一遍。

    “孟家买了一个二进院,宅子暂时够住,只是地段一般,孟涛弟弟读书估计也就止步于秀才了,现在跟孟亲家在家里办了一个小书塾,教附近孩子读书,日子也能过。

    春燕用嫁妆买了一个小庄子,也种药材,药材卖给顾家,粮食蔬菜自家吃,一家四口日子也好过。”

    陈富强道:“如此我就安心了,老二,知行还小,急不得。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强求不来。他能知道上进,就是好事。”

    兄弟俩就这样靠在床头,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分别后的事情。

    陈富才详细说了这三年庄上的情况,又说了京城贡院的森严,放榜时的激动,以及等待授官时的忐忑与期待等等等等。

    陈富强则说了些江南的风土人情,知礼在任上的忙碌,孙儿孙女们的趣事。

    烛芯剪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夜深露重,两人才带着浓浓的倦意和说不完的家常话沉沉睡去。

    次日天刚蒙蒙亮,两家人便起身收拾,动身返回阔别已久的陈家村。

    马车轻快,载着满车的喜悦和近乡情怯。路上,陈富才又跟大哥细细说了知文和再有的授官情况。

    “知文被分在了大理寺,授了个从七品评事。再有则分去了吏部,也是个从七品的官身。”

    陈富才说着,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与感激,“大哥,你是不知道,这真是天大的恩典了!

    我们打听过,多少同科进士,还在苦苦候缺,或者被派到穷乡僻壤做个县令县丞。

    他们俩能一上来就留在京城,还是大理寺、吏部这样的紧要衙门,全是托了知礼的福啊!”

    他压低了声音,语气愈发郑重:“这次知文跟再有,多亏了知礼提前托了那位李大人和穆大人。咱们是两眼一抹黑,全靠人家指引帮衬。

    最关键的是,人家一文钱的礼都没收我们的!李大人说了,都是看在知礼的面子上,让我们安心等着便是。”

    陈富强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既为子侄高兴,更为儿子的能耐和重情义感到欣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