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送年礼的人这么多(1 / 3)

加入书签

    小年一过,京城的年味愈发浓郁。

    陈府和相隔两条街的顾府门前,也一改往日的清静,变得车马络绎起来。

    正如陈知礼所料,随着他在大理寺声名鹊起,加上顾家神医的名头,以及盼儿那一手药膳,年前来送年礼的人家着实不少。

    国公府、侯府、伯府的管家们,穿着体面的锦缎袄子,捧着烫金的礼单,带着抬着各色精致礼盒的健仆,恭敬地登门。

    有感谢陈知礼明察秋毫、秉公断案的;有仰慕顾老神医仁心仁术、想结个善缘的;有得益于盼儿药膳治好多年顽疾的,也有纯粹是看陈知礼前途无量、顾家根基深厚,前来走动维系关系的。

    就连东宫的陈公公,也悄无声息给两家送了年礼。

    小路子带着小顺子一时间忙得脚不沾地,唱名声、迎客声、礼盒落地的轻微碰撞声不绝于耳。

    礼单上的东西五花八门,有上好的绸缎皮料、精致的文玩摆件、名贵的药材补品、甚至还有活蹦乱跳的鹿狍野味,无不彰显着送礼人家的身份和心意。

    顾四彦老爷子看着这热闹景象,捋着胡子,半是感慨半是傲娇地对身边的顾苏合道:“咱们顾家行医济世,从不图这些虚礼。

    依我看啊,收了也就收了,不必费心回礼,他们送东西来,也是还一份人情罢了。”

    顾苏合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手上动作却丝毫没停。

    他正亲自整理着一份份礼单,对照着自家库房的存货和京城几家大商号的供货单子,飞快地打着算盘,计算着回礼的价值和品类。

    “爹,话虽如此,但京城的规矩,讲究的就是个‘礼尚往来’。”顾苏合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练达,“人家送了重礼,咱们若是不回,或回得轻了,反倒显得咱们顾家(连带陈家)不懂礼数,恃恩生骄了。

    这名声传出去,于知礼的官声、于盼儿日后在贵妇圈子里的交往、甚至于咱们药堂的声誉,都不是好事。这‘有来有往’,才能长久。”

    他一边说着,一边已经拟好了几份回礼单子,吩咐得力的小厮:“这份给庆国公府的,按我圈定的,去库房取那对百年老参,配上咱们宜元堂新制的‘玉容养颜膏’两盒,再加两坛上好的金华酒,务必体面。

    那份给安平侯府的,取那套前朝御窑的茶具,配上二斤顶级的雨前龙井,再加些应景的干果蜜饯……”

    顾苏合心思缜密,人情练达,将陈、顾两家的回礼安排得妥妥当当,价值相当又不失特色,尤其是宜元堂的成药,成了极受欢迎的回礼。

    他包揽了所有回礼事宜,根本不用盼儿操心半分。

    亲家两口子来自小县城,对这些短时间内根本弄不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