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许家的请帖(3 / 4)

加入书签

为自己与人不同而有些自卑。

    其实不必如此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路,而不单单是读书。

    “今日我们先不忙着讲四书五经。”陈知礼开口,声音清朗,“先说说科举之道吧。”

    大家伙都有些惊讶。

    他们本以为陈知礼会从经义开始讲解。

    陈知礼看了看他们:“我们绝大多数人读书,一开始都是死记硬背,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好不容易把文章记住了,但很快,可能过不了几日,又不记得了,这是为何?

    还不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弄清文章的意思,不明白其中真正的道理。

    所以,我今日要说的是,读死书不如…”

    陈知礼洋洋洒洒说了许多,他声音本就好听,人又生得俊朗,讲学生动,就连文阳也听得如痴如醉。

    “…,明白学问要因时制宜,方是活学活用。”

    知文突然举手:“大哥,这是不是说答题时要揣摩考官喜好和心思?”

    屋内一阵轻笑。

    陈知礼也笑了:“知文话糙理不糙,确实如此。

    不过揣摩不是迎合,而是明白朝廷取士的真正需求。

    读书人既通晓时务,又不失本心。

    不然就算是高中了,他也做不了一个好官。”

    陈知礼突然转向文阳,“表哥,你觉得种田需要学问吗?”

    文阳没想到知礼会点他的名,尽管脸涨得通红,他还是一本正经道:“自然,什么东西合适什么季节,何时除草,何时灭虫,何时灌水,等等,少了一样都不行。”

    陈知礼点头,“田地年年丰收,这里就有大学问。

    的确如此,何时播种,何时灌溉,哪一样不是学问?不是经验?

    就跟橘子,生在淮南为橘,生在淮北为枳。

    读书人也一样,不懂道理死记硬背便是死读书。”

    文阳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背也不自觉地挺直了。

    窗外日头渐高,蝉鸣声透过窗纱传来。

    陈知礼讲得兴起,生动有趣的比喻让众人时而大笑,时而沉思。

    连站在门边回来的陈富强都听得入神。

    “大家歇歇吧,快正午了,先吃午饭吧。”郝氏来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