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一刀斩断功名路(下)(7 / 8)

加入书签

训诂,三年后或成当代伏生。若强令其逐鹿科场,反恐两失之。”

    “使天下士子,知朝廷重学统尤胜科名,岂非盛世佳话一桩?”

    “承师志,续学脉,炽文光。既得三昧,何须复论科场得失。”

    “若使少年院长能令岳麓续传圣学,便是对先师最好的蓼莪之思。”

    “故,臣斗胆提议:可令崔岘暂领院事,若三年后学脉昌盛,便是天意;若才力不逮,届时易职未迟。”

    此话说完,满朝俱静。

    赵汝庚,当真好手段!

    妙啊!

    一直闭眼假寐的次辅陈秉出列,正色道:“少年才俊当效文中子设教河汾,使圣学光被天下,岂必效寻常举子觅封侯?”

    次辅的话,令百官回过神来,纷纷默契跟进。

    “昔伏生九十传《尚书》于晁错,何曾以官爵论功?今岳麓一脉传承,尤重于此。”

    “《礼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今观崔岘之过人学识,正当专司教化本业。”

    “洛阳贾生廿岁召为博士,然终老于太学——岂非昭示学统政途本有殊途?”

    “使天下知朝廷重学统尤胜科名,正可彰陛下崇儒之至意。”

    一时间,百官其乐融融,气氛融洽。

    甚至‘失心疯’般改口,称赞崔岘。

    可这些人,表面说的话有多漂亮,其中隐藏的深意,就有多恶毒!

    衮衮诸公,满朝勋贵合力,铸就一柄杀人不见血的无上钢刀——

    悍然斩断了崔岘的青云功名路!

    仕途无望,新学革新就如空中楼阁,霎时便塌了。

    至于先让此人暂接山长之位——那不是还有三年‘考察期’吗?

    都不用他们使绊子,开封的‘文人暴乱’,都能把崔岘折进去!

    更别提,还有道、释两家虎视眈眈!

    朝堂百官互相暗中对视,得意心照不宣。

    金銮殿上。

    嘉和皇帝似是笑了笑,而后道:“既如此,便依诸位爱卿所言。”

    当日朝会结束后。

    一个震惊瞠目的消息迅速传开:拥有旷世学识,才情无双的绝世才子崔岘,仕途之路被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