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君临冀州双都之议(2 / 3)

加入书签

间变得凝重。

田丰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地按在了一个点上。

邺城!

“主公!”

田丰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治所,必立邺城!”

“为何?”

刘景问道。

“其一,邺城乃冀州旧治,天下闻名。

主公入主邺城,是向天下宣告,谁才是冀州真正的主人!

此为大义名分!”

“其二,观此五郡,邺城地处魏郡,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连通司隶,便于号令全局,辐射四方!”

“其三,常山虽是我等根基,但偏于一隅。

主公身为州牧,若仍居于常山,气象不足,恐为天下人轻视!”

田丰一番话,掷地有声,条理清晰。

他强调的是格局,是气魄,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张飞听得连连点头:“元皓先生说得对!

就该去邺城!

那才是州牧该待的地方!

够气派!”

然而,荀彧却轻轻摇了摇头。

他起身,走到了沙盘的另一侧,手指点在了常山元氏。

“元皓之言,固然有理。”

荀彧的声音温润而坚定。

“但彧,不敢苟同。”

“主公,我等治所,当仍在常山。”

田丰眉头一皱:“文若先生有何高见?”

荀彧不急不缓地说道:“常山,是我等的龙兴之地,根基所在。”

“这里,有我们的医曹、粮曹、装备工厂、纺织厂,有我们一手建立起来的官学体系,更有我们最忠诚的百姓。”

“我们的军队,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一切,都源于此地。”

他抬起头,直视刘景。

“主公,邺城虽好,却是四战之地。

其繁华之下,是盘根错节的本地豪强,是袁氏渗透多年的势力。

我等贸然迁入,如同将心脏暴露于利刃之下。”

“而常山,西靠太行,城防坚固,内部稳如泰山。

我等当以常山为大本营,稳固展,消化新得的四郡之地。”

“此为,万全之策。”

荀彧强调的是稳妥,是安全,是先巩固好自己的大后方。

“万全之策?”

田丰冷笑一声,言语也变得尖锐起来。

“文若先生未免太过谨慎了!”

“我等如今已是左冀州牧,手握五郡精兵,何惧之有?若连区区邺城都不敢入,岂非让天下人耻笑我等是占山为王的草寇?”

“主公胸怀天下,岂能偏安一隅!

此举,是自缚手脚!”

荀彧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元皓此言差矣!

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根基不稳,何谈天下?主公大业,岂能行此赌博之举?”

“你……”

“我……”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一个主张锐意进取,一个主张稳扎稳打。

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展路线,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沮授在一旁眉头紧锁,时而看看田丰,时而看看荀彧,显然也陷入了两难。

高顺则始终沉默不语,对他而言,主公的剑锋指向哪里,他便打向哪里。

议事厅内的气氛,紧绷到了极点。

所有人的目光,在等待着刘景的最终裁决。

刘景听完了所有的争论,脸上看不出任何倾向。

他缓缓站起身,一步一步,走到了巨大的沙盘地图前。

他的手指,轻轻滑过常山,又慢慢移向魏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