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断绝关系(2 / 3)

加入书签

像“弟弟妹妹”那样。每天都可以吃到这样的美食。襄阳城里的豪华酒馆虽多。但是州牧府里的那些菜肴。却沒有哪一家能够做得出來。

还有一点让刘浜感到有些不爽。襄阳城虽大。却沒有一个人愿意陪他玩耍。刘裕、马凡、刘丕这几个弟弟虽然只比他差不上几岁。但他们平时需要去书院读书。就算不需要读书。也很少和他说到一起去。毕竟别人都是从小一起长大。而不像他是后來才插进來的。

听说刘备前來求见。刘浜赶紧迎了出來。亲热地喊道:“叔叔。你怎么來了。”

对于刘备。刘浜是打心眼里感到一丝亲近的。在庐江的时候。如果不是刘备悄悄将他带走。说不定他早就被乱箭射成刺猬了。自从见到刘欣以后。刘浜可以算是找回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他总有一种陌生感。唯独见到刘备。才像是见到了亲人。可是到了襄阳以后。刘备虽然就住在他的隔壁。却一直足不出户。就连刘浜主动登门拜访。刘备也是避而不见。现在听说刘备來了。刘浜的心情简直激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刘备笑了笑。拉住刘浜的手。说道:“浜儿。许久不见。最近在家里做什么。”

刘浜举起手中一只竹编的小笼子。笑嘻嘻地说道:“叔叔你看。多漂亮的蝈蝈。还会唱歌呢。”

刘备接过那只蝈蝈笼子。看了两眼。笑着说道:“浜儿。玩物丧志。你将來是要有一番大作为的。可不能整天贪图玩乐。有时间要多读读书。长长学问。”

“读书。”刘浜摸了摸脑袋。讪笑道。“我岁数太大了。进不了书院。还读什么书啊。”

襄阳书院有规定。只有八岁以下的孩子才可以入学。刘浜本來就不是个好学的孩子。在居巢的时候他还沒到读书的年纪。被迁往庐江以后。袁术更不会安排人教他读书。到了襄阳。刘浜原本还担心“父母”会逼着他念书。哪知道书院还有这一条规定。正中了他的下怀。他如何肯去主动读书。

刘欣却笑道:“不妨。先生也不只书院才有。今天先教你认认字。明天便为你请几个先生來。”

刘浜的嘴嘟起老高。但刘备是他最亲近的人了。好不容易來看他一回。他也不能拂了刘备的美意。再说了。他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箩筐。不学一学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只得点头答应下來。

整个一上午。刘备都在教刘浜认字。下午刘备又去求见了蔡邕。刘备求见蔡邕。并非是替刘浜说情。好让刘浜进书院读书。也不是为了向蔡邕借几名先生。而是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是刘欣任命的文学从事。归礼部管辖。理应向蔡邕报到。蔡邕是个实在人。根本沒有多想。还给他安排了几个下属。于是接下來的几天。刘备便忙碌开來。每天上午去常乐侯府教刘浜识字。下午便开始联络各地的闲散文人。

自从中平初年张角起事以后。整个大汉天下便动荡不定。唯有荆州渐成一方净土。北方的许多文人为了躲避兵祸。也纷纷举家南迁。散居于荆襄一带。刘备所拜访的人当中。既有黄承彦、司马徽、庞德公这样稳士。也有祢衡、徐干、王粲这样的后起之秀。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

在刘备和刘浜的周围。到处都是沮授安排下的耳目。所以。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甚至他们说话时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被记载得清清楚楚。要不了六个时辰。就会出现在沮授的案头。现在。这些情况又到了刘欣手上。虽然经过沮授分门别类的整理。但仍然写了十多页纸。过了好一阵功夫。刘欣才全部看完。

合上书信。刘欣闭目沉思。这个刘备究竟想要做什么呢。历史上。黄承彦、司马徽等人就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许多著名的谋士。如徐庶、诸葛亮、庞统都是他们介绍给刘备的。但是现在。刘欣显然不用太过担心。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