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强弓(2 / 3)

加入书签

來的弓质量才是最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就算这样。做出的弓还不算最好。还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再装上弓弦。放置地窖上藏上一年。方才称得上好弓。”

刘欣瞠目结舌。原來做一张好弓这么复杂。不由感慨道:“如此算來。一张弓前后需费时两年多了。不过。战场上一张好弓说不定就能氛围战局。挽救许多士兵的生命。再费时也要造出好弓。巨达。你不仅要帮汉升造出硬弓來。还要大量生产这种强弓。其它的弓都可以停止生产。”

向朗犹豫道:“这样生产出來的弓不仅费时。而且所费不菲……”

刘欣断然说道:“花多少钱都值得。射程增加一百步。至少可以比敌人多射两箭。就可以多杀伤敌人。保存自己。沒有什么比士兵的生命更宝贵的。”

黄忠刚才还嫌这张弓太轻。现在听说再造一张虽然两年的功夫。赶紧说道:“要不先将这张弓给我用用吧。”

徐晃、赵云也齐声说道:“向院正。你有多少可不能藏着。也得给我们弄一张啊。”

刘欣看了眼向朗手上的弓。问道:“巨达。研究院现在一共造出了几张。”

向朗欠身说道:“一共只试制出了六张。都是样品。”

刘欣大手一挥。说道:“给他们一人一张。你留一张做样品。还有两张我带走。”

徐晃等人闻言。脸上尽皆露出欣喜之色。

向朗一面吩咐工匠们去取弓。 并请徐晃他们试用一下。看看各自需要定做多少石的硬弓。一面对刘欣说道:“主公所说的踏张弩。本朝就有。射程虽远。但发射比较费时。而且部件容易损坏。不过。按照主公的吩咐。部件的生产都实现了标准化。可以随时更换和维修。这方面倒不成问題。至于连弩车。属下在蔡先生处查到一本《墨子》。上面有记载。主要是一种守城器具。具体工艺已经失传多年。属下正在组织工匠们进行研究。”

刘欣点点头。说道:“一件精良的武器。在战场上也许就能挽救一名士兵的生命。绝对不能小视。踏张弩要抓紧生产。这次我要带三千具北上。”

从研究院归來。刘欣的信心更足了。五百件投石机。三千具踏张弩。都是远程利器。就算攻打关隘也不至于落了下风。

庐江城中一片忙乱景象。豫章的军队也调了一半过來。加上庐江本身的兵力。孙坚已经聚集起了近三万人马。当然了。这么多人他不可能全部带去洛阳。他准备留下一万人守住庐江。庐江北面是有汝南的袁术。西面是荆州的刘欣。这些人都手握重兵。孙坚对自己的老巢并不放心。他特地命人将家小都送到了南边的豫章郡。那里虽然防守薄弱些。但交通不便。周围也沒有什么强大的势力。

孙坚现在最缺的就是粮草了。他想从荆州借道。就是看重荆州四通八达的道路。可以节省行军的时间。自然也就少消耗些粮草了。他对刘欣的为人并不了解。更多的还是在京城那些年道听途说的一些情况。但他的庐江毕竟与荆州紧邻。也知道荆州比较富裕。加上这几年荆州解缴税收给朝廷表现得十分大方。便动起了向荆州借粮的脑筋。而且。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刘欣如果不借的话。他就明抢。反正现在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了。他也沒有什么好顾虑的。

信使从襄阳回來了。刘欣竟然真的不答应借粮给他。甚至连道都不肯借。孙坚不由勃然大怒。说道:“大军即日出发。直奔江夏。取了江夏府库。再转道北上。”

程普劝道:“主公。刘欣手下多有精兵强将。年初他出兵攻找巴郡和牂柯二郡。皆轻松得手。益州牧刘焉至今不敢吱声。我军如果抢掠了江夏府库。双方必然交恶。待我大军北上讨伐董卓。刘欣一定趁机取我庐江以报此仇。主公不可不慎。”

孙坚沉吟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