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市委的肯定苏晨的政绩初显(2 / 3)
>
的热情所取代。
每个人都像是从故纸堆里,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而这一切变化的源头,苏-晨,却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
他每天只是批阅文件,听取汇报,偶尔走到各个工位旁,听老同志们吹嘘一段当年的辉煌,然后笑着点点头,说上一句“了不起”
。
他就像一个高明的园丁,播下了种子,浇了水,然后便退到一旁,静静地看着满园的植物自由而热烈地生长。
吴宇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的滋味,比他那杯泡了七八道的陈年普洱还要复杂。
他彻底看不懂苏晨了。
这个年轻人,仿佛拥有一种魔力。
他不火,不骂人,甚至不大声说话,却能让这群比茅坑里的石头还顽固的老油条,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
吴宇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拉帮结派、请客送礼、琢磨人际关系的手段,在苏晨这种“润物细无声”
的王道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可笑和拙劣。
他开始主动地、自内心地向苏晨汇报档案整理的进度,甚至还自己熬夜,用新学的制图软件,画出了一份清晰的“档案库房布局优化图”
。
当他把那份打印得工工整整的图纸,略带忐忑地放到苏晨桌上时,苏晨只是看了一眼,便点了点头。
“不错,考虑得很周全。”
苏晨的夸奖很平淡,却让吴宇的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被认可的暖流。
这一天下午,市府的内部网站上,布了一则不起眼的通报。
通报很短,标题是《关于对市史志办公室近期工作予以表扬的通报》。
内容更是简单,主要就是肯定了史志办在新任负责人苏晨同志的带领下,转变工作作风,积极盘活历史档案资源,展现了新气象、新作为,并号召全市各单位学习这种“沉下心、做实事”
的工作精神。
通报的末尾,没有落款具体的部门,只有一个模糊的——“市委办公厅”
。
这则通报,就像一枚深水炸弹。
当小张在办公室里,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将这则通报念出来的时候,整个办公室,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苏晨身上。
市委办公厅的表扬通报!
这在史志办成立以来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以前别说表扬,能不被批评,孙德胜就该烧高香了。
老王的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他张着嘴,看着屏幕上那几行黑字,仿佛不认识一样。
老李激动地一拍大腿,手里的稿纸都散了一地,他却浑然不觉,嘴里喃喃道:“上……上内网了……全市通报表扬……”
吴宇更是呆若木鸡。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通报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表扬,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肯定,是市委最高层对苏晨、对整个史志办工作的认可!
他看着那个坐在办公桌后,神色依旧平静的年轻人,心中最后一点不甘和怨怼,彻底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于仰望的敬畏。
苏晨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喜悦。
他知道,这份通报,是赵林和王秘书长为他即将接手“产业园”
那块烫手山芋,而提前给的“名分”
和“势”
。
这是在告诉所有人,苏晨,是我看好的人。
他站起身,环视了一圈办公室里那些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同事,平静地开口。
“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
“它属于李老师走访时磨破的鞋底,属于王老师争论时熬红的眼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