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父亲的被排斥气运曾试图反抗(3 / 3)
现在,他要在这字里行间,寻找一个战士留下的,最后的弹药。
他拿起笔记本,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白。
他一页一页地翻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用系统的“言灵解析”
功能重新审视。
“为官一任,当思造福一方……”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要警惕资本的无序扩张,守住人民的利益底线……”
这些话语,在系统的解析下,都泛着正直而纯粹的金色光芒。
但苏晨知道,这些金色的光芒,在当年那个灰色的气运场里,是多么的刺眼,多么的“不合时宜”
。
他翻得很快,像一个在故纸堆里寻找宝藏的考古学家。
终于,他的手指停在了笔记本的中间一页。
这一页记录的,是关于“江州城东新区”
早期规划的一些构想。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江州市最大的一个城市开项目。
父亲当年作为市府办的骨干,深度参与了其中。
笔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道路规划、工业布局、民生配套等技术性探讨。
但在页面的最下方,有一片空白。
空白处,父亲用一种近乎潦草的笔迹,写下了一行短促的笔记,仿佛是在某个会议的间隙,匆忙记下的灵感。
“钱理?水太深。”
短短五个字,让苏晨的呼吸骤然一滞。
钱理!
那个在照片上笑得和煦,在今天对他“关怀备至”
,被陈敬云指派为他“实践导师”
的胖老头!
父亲在二十多年前的笔记里,就明确地将他与“水太深”
三个字联系在了一起!
苏晨的心跳开始加,他强迫自己继续往下看。
在“水太深”
三个字的旁边,还有一个数字,但被用黑色的墨水反复涂抹,划得乱七八糟,几乎要将纸张划破,显露出主人当时极为烦躁与激烈的心绪。
即便如此,苏晨依然能从那团墨迹的轮廓中,隐约分辨出几个数字的形态。
像是一个“1”
,一个“2”
,后面跟着好几个“o”
。
而在那团墨迹的下方,父亲用钢笔的笔尖,重重地刻下了一个问号。
一个名字,一句评价,一团被划掉的神秘数字,一个沉重的问号。
苏晨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团墨迹,大脑飞运转。
钱理,是“清流雅集”
核心圈子的“相”
,是负责打理钱袋子的“白手套”
。
而城东新区项目,是当年江州最大的一块蛋糕。
一个负责钱的人,一个巨大的项目。
这团被划掉的数字,代表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笔见不得光的巨款?还是某个项目的预算亏空?
苏晨仿佛看到,当年的父亲,在某个深夜,坐在灯下,眉头紧锁地写下这行笔记。
他察觉到了什么,他抓住了线索,但他眼前的浑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
这不仅仅是一本工作笔记。
这是一份来自过去的,未曾送出的举报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