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失踪的工程师与地下秘密(3 / 4)

加入书签

>

、“悲愤”

和被强行“抹除”

的复合型负面气运,虽然已经很微弱,但在这一片沉寂的灰色中,依旧像黑夜里的萤火虫般清晰。

就是它了。

苏晨走过去,拉开那个沉重的、出刺耳摩擦声的铁皮抽屉。

里面塞满了牛皮纸档案袋,每个袋子上都用毛笔写着名字和编号,纸张已经泛黄脆。

他没有一份份地去翻,而是伸出手,在档案袋上方缓缓掠过。

他的指尖,像一台最精密的探测器,感知着每一份档案所承载的气运残留。

大部分档案的气运都是平和的灰色,代表着一段平淡无奇的职业生涯。

但当他的手拂过其中一个档案袋时,指尖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感。

他停了下来,将那个档案袋抽了出来。

袋子比其他的要薄一些,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潦草。

姓名:林永年。

职务: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总工程师。

苏晨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打开档案袋,从里面抽出一份薄薄的人事档案。

页贴着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男人大约四十岁左右,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容清瘦,眼神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特有的严肃与执拗。

他快翻阅着林永年的履历。

名牌大学毕业,从技术员做起,一步步成为市里建筑行业的技术权威,参与过江州大桥、市体育馆等多个地标性建筑的设计工作。

履历堪称完美。

在“参与项目”

一栏的末尾,苏晨看到了一个手写的补充记录:“89年,借调参与‘防汛-o7’项目,任现场技术总负责。”

找到了!

苏晨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继续往下翻。

档案的内容到这里,都很正常。

直到他翻到最后一页。

最后一页,是一张独立的“人事异动情况说明”

,纸张比前面的要新一些。

上面没有打印的表格,只有几行手写的钢笔字,字迹显得有些仓促。

“林永年同志,于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一日起,离岗未归,经单位多方联系查找,至今下落不明。

按自动离职处理。”

下面盖着一个“江州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的红色公章,落款日期,是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苏晨的瞳孔,骤然收缩。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一日……

这个日期,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记忆的迷雾。

他记得清清楚楚,父亲被纪委带走调查的日子,就是十一月底。

林永年失踪的时间,与父亲出事的时间,前后只差了一个多月!

这绝不是巧合。

一个市里顶尖的、负责重点保密工程的技术总工程师,就这么“下落不明”

了?单位没有报警,没有深入调查,只是草草地按“自动离职”

处理?这背后掩盖的意味,不言而喻。

苏晨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张冰冷的情况说明。

他仿佛能看到,三十年前,有人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将一个活生生的人,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去。

他的目光再次回到档案页,在那张已经泛黄的个人信息登记表上,找到了林永年失踪前登记的家庭住址。

——江州市,槐荫巷,七号。

苏晨将档案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关上抽屉。

他走出库房,看到老刘还在那儿听着评书。

“刘处,找到了,麻烦您给登记一下。”

他将一份无关紧要的普通工程师档案递了过去。

老刘瞥了一眼,草草记下,挥了挥手:“行了,走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