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舆论反转苏晨成为为民请命的英雄(1 / 3)
第116章:舆论反转,苏晨成为“为民请命”
的英雄!
夜深了。
江州市报社的老旧办公楼里,只有一扇窗户还亮着灯,像一只熬夜的眼睛,注视着这座沉睡的城市。
老记者季同,人称老季,正对着屏幕上的一篇稿件,做最后的修改。
他鼻梁上架着老花镜,镜片后面,那双看过太多风浪的眼睛里,此刻却闪烁着一丝久违的兴奋。
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但他又点上了一根,青白色的烟雾缭绕上升,模糊了他额头深刻的皱纹。
屏幕上的标题,他改了三遍,最后定格为——《雷霆手段化解违建难题,百户业主资金完璧归赵》。
标题克制而客观,但每一个字都透着力量。
文章的内容,更是他从业三十年来,写得最痛快淋漓的一篇。
他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将宏远集团违建事件的始末、数百户业主面临的困境,以及市政府相关部门如何介入、如何雷厉风行地解决了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
他隐去了王振华的名字,这是规矩。
他也巧妙地模糊了处理此事的具体部门,只用了“市府办牵头成立的专项小组”
这一说法。
但在最关键的执行环节,他却不吝笔墨。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代表李先生称,他们本已陷入绝望,以为毕生积蓄将血本无归。
然而,一位来自市府办的年轻干部,不畏压力,多次与他们沟通,安抚情绪,并承诺一定追回款项。
正是这位年轻同志,在与开商的艰难谈判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位年轻干部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和担当。
他不仅追回了全部预售款,还依据法规,为市财政争取到了一笔巨额罚款,真正做到了‘为民请命,为国守财’……”
写下“为民请命”
四个字时,老季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
他想起了苏晨在茶馆里那平静却坚定的眼神。
这个词,用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他觉得,恰如其分。
这篇稿子,他没有经过总编的审核,而是直接动用了自己即将退休的老资格,将其排进了明天早报的社会新闻版,位置不显眼,但足够让该看到的人看到。
做完这一切,他靠在椅子上,长长地吐出一口烟圈。
他知道,这篇报道一出,那个叫苏晨的年轻人,将会被推到聚光灯下。
这是他能为这个年轻人做的,一点小小的“助攻”
。
这个死水一潭的城市,需要一条鲶鱼。
第二天清晨,阳光穿透薄雾,唤醒了江州市。
无数份还散着油墨香气的《江州晨报》,被送往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路边的早餐铺,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在机关单位的办公室里,许多人的目光,都被社会版那篇并不起眼的报道所吸引。
城西,一个老旧小区的活动中心里。
几十个宏远集团违建楼盘的业主自地聚集在这里。
前几天的愁云惨淡一扫而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激动。
“钱都收到了吧?我昨天下午就到账了,一分不少!”
一个中年妇女挥舞着手机,声音洪亮。
“收到了,收到了!
我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觉得政府的办事效率这么高!”
“你们看今天早上的报纸没有?”
业主代表老李,将一份报纸摊在桌子上,指着那篇文章,“看,上报了!
说得一点没错,就是那个市府办的小苏同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