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收集证据利用民间的众愿之力(2 / 4)

加入书签

迷茫和为难,“我们……我们能有什么证据啊?合同都在他们手上,我们去找,他们就说弄丢了。

以前也有人拍了他们强拆的照片,结果手机都给他们抢走砸了……”

这正是苏晨预料到的情况。

“阿姨,您别急,听我说。”

苏晨不疾不徐地引导着,“证据有很多种。

比如,当年和开商签的拆迁补偿协议,谁家还留着复印件或者照片?再比如,他们动手强拆的时候,有没有人偷偷录下音?或者,有没有人因为这个事受过伤,医院的诊断证明还在不在?”

他没有说那些复杂的法律术语,而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证据的概念掰开揉碎了讲给老人听。

“哪怕只是一张照片,一段录音,一张医院的收费单,都是证据。

一个人的证据不够,十个人,一百个人的证据汇集起来,就是一座谁也推不倒的山。”

苏晨的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您帮我问问街坊邻居,谁家有这些东西。

告诉他们,我保证,会为他们每一个人的信息保密。

我不上门去取,让他们方便的时候,把东西送到您那里,您再联系我。”

他选择让王秀兰作为中转站,既是为了保护那些提供证据的居民,也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直接与太多人接触而引起开商的警觉。

电话那头,王秀兰长久地沉默着。

苏晨能听到她粗重的呼吸声,那是一个老人在做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

许久,她才用一种像是下了莫大决心的语气说:“好!

苏干部,我信你!

我……我去帮你问!”

挂断电话,苏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

接下来的两天,苏晨在办公室里表现得像一个真正的“新人”

他不再碰那份棘手的调研报告,而是主动向科里的老同事请教,学习公文写作的格式,帮忙打印文件,端茶倒水,甚至还饶有兴致地研究起办公室窗台那几盆半死不活的绿植该如何施肥。

他的这种“不务正业”

,在吴宇看来,是彻底放弃抵抗的铁证。

吴宇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他甚至开始在科长赵林面前,有意无意地替苏晨“说好话”

“赵科,我看小苏这两天状态不太对,估计是上次下去受了点刺激,要不……调研报告的事,还是我来主笔吧,不能让他太为难了。”

他嘴上说着“分忧”

,实际上是在暗示赵林:苏晨已经扛不住了,这个烂摊子,还得靠我来收拾。

赵林只是不置可否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深邃,让吴宇有些捉摸不透。

而办公室的其他人,对苏晨的态度也从最初的“看热闹”

,逐渐变成了“同情”

和“轻视”

一个被吓破了胆,只能靠做杂事来逃避现实的新人,已经不值得他们投入过多的关注了。

苏晨头顶那股若有若无的“被孤立”

的灰色气运,似乎又浓厚了几分。

然而,没有人知道,每到午休或者下班后,苏晨的手机就会准时响起。

电话那头,是王秀秀压抑着兴奋的声音。

“小苏,李家的合同复印件找到了,当年他偷偷藏在老家炕洞里的!”

“小苏,张瘸子把他当年被打的诊断书翻出来了,一直压在箱子底!”

“小苏,赵家老三争气,他偷偷录了音!

就是开商那个刘经理威胁他们的话,录得清清楚楚!”

每一通电话,都代表着一份信任的托付,一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