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吴宇的算盘把苏晨推到台前当炮灰(1 / 3)

加入书签

吴宇看着苏晨那副谦逊温顺的模样,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烟消云散。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一个听话的、没什么主见、但执行力尚可的副手,是世界上最好用的工具。

“好,既然我们达成了共识,那我就来具体安排一下。”

吴宇清了清嗓子,整个办公室的空气似乎都因此而凝重了几分,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竖起了耳朵。

他将那个陈旧的牛皮纸档案袋放在桌子中央,用一种近乎于仪式感的动作,解开了绕在上面的线绳。

袋口一开,一股陈腐的纸张气味混杂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苏晨甚至能“看”

到,那股混沌的灰黑色气运,像找到了宣泄口,更加汹涌地向外渗透。

吴宇从档案袋里倒出一大堆材料,这些材料显然被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装订整齐、打印规范的官方文件,比如区里提交的情况说明、相关部门的会议纪要、以及一些政策法规的复印件。

另一类则显得杂乱无章,是一叠厚厚的、纸张材质各异的信件,有的是用标准信纸写的,有的则是从学生作业本上撕下来的,字迹也五花八门,有工整的钢笔字,也有歪歪扭扭的圆珠笔字,许多纸张的边角都因反复触摸而变得卷曲黑。

这两堆材料,泾渭分明地躺在桌上,像两个阶层。

吴宇的目光在两堆材料上扫过,没有丝毫犹豫,便做出了他的“战略部署”

“苏晨,”

他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严肃,“我们这次调研,要双管齐下,才能做到高效。

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部梳理’和‘外部走访’。”

他用手指点了点那堆整齐的官方文件,语气沉稳,仿佛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

“‘内部梳理’,主要是研究这些官方文件,吃透政策精神,了解区里和各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过往处理流程。

这部分工作,需要有比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宏观分析能力,才能从这些官样文章里,梳理出真正的症结所在。

这部分,我来负责。”

他说得冠冕堂皇,仿佛主动承担了最烧脑、最核心的工作。

办公室里有人嘴角动了动,想笑又不敢笑,硬生生憋了回去。

谁不知道,研究文件、跟部门打交道,虽然繁琐,但却是最安全、最不容易出错的活儿。

接着,吴宇的手,滑向了那堆杂乱的信件。

“另一部分,就是‘外部走访’。”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语重心长,“这些都是群众的来信,是第一手资料。

我们需要派人深入基层,去实地看一看,听一听,和这些写信的拆迁户们面对面地沟通,了解他们最真实的诉求和困难。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是我们整个调研报告的基础。”

他看向苏晨,眼神里带着一种“委以重任”

的郑重。

“苏晨,你比我年轻,有亲和力,跟老百姓容易打成一片。

所以,这个最艰巨,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你去走访,去倾听。

我希望你能克服一切困难,把最真实的情况带回来。”

话音落下,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这番话术,堪称甩锅艺术的教科书。

他把最危险、最容易引火烧身的活儿,包装成了“最重要”

、“最艰巨”

的任务,还给苏晨戴上了一顶“有亲和力”

的高帽。

去跟积怨已久的拆迁户沟通?谁知道会面对怎样的场面?被围攻?被辱骂?甚至是被动手?而开商那边,现有人在深入调查,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