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任务完成市府办领导的刮目相看(2 / 4)
一个检察院来的同事高声喊道,声音都在颤。
“我这里有会议纪要!
是事故生前一周的!
周文海在会上力排众议,亲口说‘出了问题我负责’!”
“看这个!
匿名举报信!
事故生前就有人举报偷工减料,信被压下来了,上面有周文海的批示:‘无稽之谈,不必理会’!”
一个个铁证被翻出,像一把把重锤,敲碎了周文海用三十年时间编织的谎言壁垒。
整个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都是倒吸凉气和压抑着怒火的低吼。
苏晨没有去碰那些核心证物,他只是默默地站在外围,看着那份署着父亲名字的《内部调查初步报告》被张汉东亲手打开。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报告不厚,只有十几页,但字字千钧。
上面详细记录了事故生后最初七十二小时内的现场勘查情况、伤亡初步统计、以及对几位一线工人的问询笔录。
报告的结论部分,措辞极其尖锐,直指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混乱、违规操作、以及项目审批阶段存在的严重渎职行为”
,并且明确建议“立即成立更高级别的调查组,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查”
。
而这位项目负责人,就是时任市建委副主任的,周文海。
张汉东看得极慢,看完一页,便久久不语。
当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落款处“苏建国”
那三个龙飞凤舞的签名时,他抬起头,目光越过所有人,再次定格在苏晨身上。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不再是审视,而是一种混杂着震惊、了然与某种复杂感慨的,全新的认知。
他终于明白,钱副书记那句“你对这个案子很熟”
,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原来,这是一场跨越了三十年的,子承父业的追索。
“小苏。”
张汉东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你过来。”
苏晨走了过去。
张汉东指着桌上一份刚刚从档案堆里翻出来的、关于当年人事调动的零散文件,又指了指那份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提交上去的第三天,你父亲,就被从市建委调离,去了一个闲职单位。
半个月后,龙王庙项目的所有资料被列为‘机密’封存。
一个月后,周文海升任市建委主任。”
张汉东的语很平缓,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
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子弹,射进苏晨的心脏。
他之前看到的,只是一个点。
现在,张汉东用最冰冷、最残酷的逻辑,为他串起了一条完整的线。
父亲不是没有抗争过,他用一份报告,刺出了最锐利的一剑。
但这一剑,刺在了坚不可摧的利益壁垒上,然后被毫不留情地反弹了回来,粉碎了他的一切。
“我明白了。”
苏晨低声说。
“不,你还不明白。”
张汉东摇了摇头,他拿起另一份文件,“你这几天看的那些废纸,也不是全无用处。
你昨天做的那个记号,记得吗?”
苏晨一怔,点了点头。
那是他用系统探查到有“焦躁”
和“敷衍”
气运残留的一份补充说明。
张汉东将那份文件推到他面前:“这份文件上,经手人的签名很潦草,但经过技术鉴定,和周文海的一个远房侄子笔迹吻合度过百分之九十。
而这个侄子,在事故生后第二年,就因为‘经济问题’被处理了,成了一个弃子。
他就是当年具体负责销毁和替换档案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