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拜访周老看似和蔼的笑面虎(1 / 3)

加入书签

想见到周文海,远比苏晨想象的要容易,也远比他想象的要难。

容易之处在于,周老的住址并非秘密。

作为江城市曾经的功勋人物,他的名字和事迹,在许多地方志和老干部名录上都能查到。

他住在城西一处僻静的干部大院里,安享晚年。

难处在于,以什么身份,用什么理由,去敲响那扇门。

贸然上门,说一句“周老您好,我想跟您聊聊三十年前龙王庙化工厂的爆炸案”

,苏晨毫不怀疑,自己可能连大院的门都走不出去,就会以一种极其合理的方式“人间蒸”

他需要一个完美的“壳”

,一个坚不可摧的、合情合理的伪装。

苏晨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没有处理任何文件,只是对着一份《江城市城市展史(198o-2ooo)》的编撰大纲呆。

傍晚时分,他拿着一份自己重新草拟的提纲,敲开了科长赵林的门。

“科长,关于那份违建项目的调研报告,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苏晨将提纲递过去,态度诚恳,“报告里提到‘历史遗留问题’,我觉得可以深挖一下。

我查了些资料,现咱们市在九十年代初的城市化进程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尤其是在城北区域的改造上,当时主抓这项工作的周文海周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想,如果能采访到周老本人,拿到一些第一手的感悟和资料,不仅能让这份报告更有分量,或许还能为咱们市府办的研究工作,留下一份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

赵林扶了扶眼镜,接过提纲。

他看得非常仔细,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

苏晨的这份提纲,做得滴水不漏。

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背景,到政策实施的具体细节,再到将周文海定位为“时代亲历者与卓越贡献者”

的高度,每一个字眼都透着对老领导的尊敬和对工作的热忱。

“想法很好。”

赵林看完,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赞许,“周老是我们市的宝贵财富,他的很多经验,确实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不过,他老人家退休多年,不问政事,性子也比较清净,不一定愿意见人。”

“我明白。”

苏晨立刻接话,“所以我才来跟您汇报。

如果科长您觉得这个思路可行,能不能……以咱们科室的名义,帮我联系一下周老那边?就说是一个晚辈,想登门求教。”

赵林沉吟片刻,看着苏晨那张充满求知欲和干劲的年轻脸庞,最终还是拿起了桌上的红色电话。

在他看来,苏晨这个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还懂得尊重前辈,是块好料。

让他去和周老这样的老领导接触一下,学习学习,也是一种栽培。

电话很快接通,赵林客气地向对方说明了情况。

几分钟后,他放下电话,对苏晨说:“周老的秘书说,老人家明天上午十点有时间。

你准备一下,别迟到。

记住,多听,少说,尤其不要打听跟工作无关的事情。”

“谢谢科长!

我一定注意!”

苏晨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却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苏晨开着自己的车,停在了城西干部大院的门口。

大院门口有卫兵站岗,红墙灰瓦,松柏挺拔,透着一股不事张扬的威严。

他通报了姓名和预约时间,卫兵核对后,敬礼放行。

周文海的家,是院落最深处的一栋二层小楼,带着一个精致的小院。

院子里,几株兰花开得正盛,一架紫藤萝爬满了墙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