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来自上级的关注事情闹大了(1 / 3)
市府大楼,秘书一科。
林远放下手机,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细微的送风声。
他没有立刻去准备晨会的材料,而是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
那副厚厚的眼镜片后面,眼神却不像平时那般平静无波,而是闪烁着一种高运算后的冷光。
他将苏晨电话里的信息,在脑中拆解、重组、分析。
关键词一:史志办。
一个长期被市领导层遗忘的边缘单位。
关键词二:巡查组。
一股来自上层的、带着纪律威严的强大外力。
关键词三:扶贫档案。
近几年来,这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绝对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关键词四:上百条问题。
这已经不是“瑕疵”
,而是“雷区”
。
关键词五:临时负责人,李伟。
一个在权力真空中,试图用高压手段快立威的野心家。
关键词六:模棱两可的指示。
这是典型的官场老油条甩锅话术,既要功劳,又不想担责。
关键词七:通宵加班的新人。
这是最容易引爆舆论的弱势群体,是矛盾的焦点。
当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林远眼前浮现的,不再是大学室友的一通求助电话,而是一份标准的、即将引爆的舆情危机报告。
这件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是史志办内部的工作交接混乱,管理失当。
往大了说,一旦巡查组在扶贫档案上查出重大纰漏,而史志办又拿出一份“技术处理”
过的、掩盖问题的档案,那就是欺上瞒下,罪加一等。
届时,整个市府的脸面都会被丢在地上。
林远推了推眼镜。
他不能让这种潜在的风险,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被忽略。
这是他作为市府办秘书的职责。
他站起身,拿着自己的笔记本,敲响了科长办公室的门。
“请进。”
门内传来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声。
林远推门而入,看到了他的顶头上司,秘书一科科长,赵林。
赵林四十出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但眼神中透着一种久居核心部门的锐利。
他正在审阅一份文件,头也没抬。
“科长。”
“小林啊,什么事?”
赵林的声音很平和。
林远没有绕圈子,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刚刚获知的情况,客观地陈述了一遍。
他隐去了苏晨的名字,只说是“一位在史志办工作的同学”
,也隐去了自己的个人建议,只陈述事实。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史志办那边,今天一早就要接受巡查组的检查,而他们负责整理关键档案的几位同志,现在正对着一份问题上百条的烂摊子,和一个模棱两可的指示,不知所措。”
随着林远的叙述,赵林审阅文件的笔,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当林远说完,赵林抬起头,放下了手中的笔。
他看着林远,眼神里带着一丝赞许。
这个年轻人,敏锐,稳重,汇报工作抓得住重点,是个好苗子。
“史志办……”
赵林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出规律的轻响,“马卫国刚被停职,王副主任那个老好人又压不住事,底下的人,心思活泛起来了。”
他显然对史志办的人事状况了如指掌。
“扶贫档案,”
赵林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目光变得严肃起来,“这可不是小事。
巡查组这次下来,本来就是带着任务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