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烫手山芋尖兵的第一刀(2 / 4)

加入书签

的战场地图。

这张看似简单的a4纸,其实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一个精心布置的雷区。

白建明以为他会一头扎进去,按照名单顺序,挨个给这些赞助商打电话,然后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与推诿之中。

催款的电话打不通,提要求的电话接不完,最后焦头烂额,灰头土脸地回去求援。

这是常规解法,也是最愚蠢的解法。

苏晨的手指在名单上轻轻划过,将这十几家企业分门别类。

第一类,是“求名”

的。

大多是些中小型企业,赞助金额不大,目的就是想在市里的大型活动上露个脸,混个脸熟。

他们的诉求通常很琐碎,比如要求把公司1ogo印得大一点,或者想要几张前排的贵宾票。

这类企业,好拿捏,但烦人。

第二类,是“还情”

的。

一些企业老板可能和老干部局或者市里某些领导有私交,被半拉半拽地“奉献爱心”

他们的赞助款往往迟迟不到位,打电话过去也是各种理由推脱。

这类企业,是催债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地方。

第三类,是“图利”

的。

以宏达地产为,赞助金额巨大,他们的目的明确,就是要换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比如,在晚会上安排一个黄金时段的言,或者让市领导在致辞中对他们公司点名表扬。

这类企业,是金主,也是大爷,要求最多,最难伺候。

而第四类,也是最特殊的一类,只有一个名字——清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他们的身份是“协办方”

,联系人是“季伯常”

苏晨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这行字上。

协办方,意味着他们不是单纯的出钱方,而是深度参与到了晚会的策划与执行中。

舞台设计、节目编排、宣传物料,这些都属于他们的业务范畴。

联系人,季伯常。

一个他只闻其名,从未见过的人。

白狐的长子,清流雅集的核心成员。

白建明把他放在联系人的位置上,用意险恶。

如果苏晨直接打电话过去,会生什么?

以季伯常的身份,他会亲自处理这种具体的协办事务吗?大概率不会。

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被秘书挡驾。

苏晨一个市府办的小科员,想直接跟季伯常对话,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旦沟通不畅,导致晚会筹备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自然是苏晨这个“全权负责”

的联络员。

白建明甚至可以反过来说他“工作能力不足,连个赞助商都协调不好”

这是一个死局。

苏晨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系统提示他,“搅”

如何搅?

不能按部就班,不能顺着白建明的思路走。

要打破这个棋盘,重新制定规则。

他的目光从“季伯常”

三个字上移开,落在了今天会议的场景中。

一个细节在他脑海里被放大——白建明介绍柳莺时说的是“清流文化的代表”

,而名单上的联系人却是季伯常。

一个公司,在同一个项目上,派出了两个代表?一个出席核心碰头会,一个却只留在纸面上的联系方式里?

这不合常理。

除非,这两个人的分工不同。

柳莺,那个气运如烟似雾的女人,她负责的是具体执行。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