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后手(2 / 3)

加入书签

宁老太太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行啊,你们你们的世界,我不懂得。”

“姑祖母?”

“欣丫头,我罢了。”宁老太太显得苍老了几分,步履蹒跚的出了书房门,“罢了,命该如此,天意难违。”

宁老太太萧瑟的身影远去,宁欣眼底闪过一抹的疼惜,您不说,我不问就是。

御书房中,皇帝居中端坐,两侧站着七位阁臣,以及六部尚书侍郎,翰林院,国子监祭酒有资格旁听。

皇帝面色凝重,在他面前摆放着血书,“谁能告诉朕,这是怎么回事?”

阁臣中间的第二位,六十多岁的老者抢步上前,跪在皇帝面前,“臣识人不清,臣知罪。”

六部尚书之首沈天官微微眯起了眼睛,觉察到礼部尚书的目光有点无奈,有点热切,亦有些不舍,看来徐大人已经决定舍弃科举主考的位置而积极入阁了。

大唐帝国有规定,凡是入阁的阁臣不能兼任科举的主考,当然在没入阁之前,是可以做主考官的。

次辅认错,“臣老眼昏花,举荐不当,臣罪该万死,臣乞骸骨!”

皇帝怔了怔,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礼部尚书,最让皇帝头疼的各个派系争权夺利又要开始了。

才平稳他们几年啊,他才过了几年轻省的日子?次辅一句乞骸骨,朝臣定会一拥而上。

这也是皇帝最为挠头的一点,缓了缓语气,“次辅有功于朕,忠于朝廷,恪尽职守,朕舍不得你。”

皇帝打断了次辅乞骸骨的节奏,话语很恳切,御书房的老狐狸们却不知皇帝的真实想法。

继承帝位十余年,皇帝以前又因为贤妃的事情同朝臣较劲,皇帝需要沉稳的老臣为他压阵脚。

他的亲信或者说有从龙之功的臣子最近几年才慢慢的出头,因此阁臣等人大多重臣是两朝元老,偶尔替换下去的,也都是排名靠后的。

皇帝抿了抿嘴唇,如果借此机会重新整合阁臣,科场舞弊这件事也不见得都是坏事。

贤妃有心将养在身边的安乐下降给礼部侍郎公子。这件事皇帝知道,只是面上装作不知。

徐大人入阁皇帝不会反对,当然也不会明摆着支持,鲁南血缘派系最近大出风头,而且同护国亲王鲁王关系仿佛很亲近。

皇帝心里指望着吏部天官争一争,若说从龙功臣,吏部天官可称为第一人。

十几年在吏部经营,天官选派的官员大多非常合乎皇帝的心意,皇帝早些年亲近的官员也得到了适当的提升。

天官的背后派系也很强。如果不是想给贤妃和九皇子家中砝码,皇帝会直接任命沈天官做次辅。

还有一点让皇帝没有下旨的原因是,首辅和沈天官有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同时关键时候却是可是舍命的,当然皇帝不信他们会为对方舍命。只是坐在皇位上,他当然不希望首辅和次辅穿一条裤子,亲密无间。

大唐实行的内阁六部制度对皇帝权柄的限制比前朝重,开国皇帝废了丞相位置,可造就的内阁在某些时候比丞相还能抗衡君权。

若是换的皇帝稍微软弱一点,无能一点,皇帝很难压住内阁的反弹。

因此历任皇帝。对内阁人选都是慎之又慎,

皇帝想到齐王恢复了神智,他的心有点凌乱,当年的誓言还在耳边回响着。先帝死前最后一句话是,你若是敢违背诺言,别来见朕!

言下之意,违背誓言不准他入皇陵。

齐王现在还很老实。可是将来呢?

皇帝感觉肩头的很沉,头顶上似时刻悬着一口宝剑一般。

抬了抬手。示意次辅起身,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