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镜子的第一道裂痕(2 / 3)

加入书签

p>

会谈在一种看似客气实则疏离的氛围中进行。

特斯法耶警司对中方提供的培训援助表示感谢,但谈及具体的安全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时,他的话语立刻变得含糊、程式化,充满了外交辞令。

“安全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善,在政府的领导下,情况是积极向好的。”

特斯法耶警司挥舞着手势,语气笃定,但眼神却很少与罗小飞正面接触,“至于你们关心的边境武器流动问题,那主要是邻国的不稳定造成的,我们加强了巡逻和管控。”

张建国在一旁陪着笑,用熟练的阿姆哈拉语插科打诨,试图缓和气氛,拉近关系,但效果似乎有限。

罗小飞能清晰地感觉到一堵无形的墙,那不是语言或文化的隔阂,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源于不信任和某种难以言说的内部规则的屏障。

回程的路上,张建国看着沉默的罗小飞,笑了笑:“碰钉子了吧?正常。

在这儿办事,你想一次就进入核心,那是不可能的。

得慢慢磨,建立关系,让他们觉得你是朋友,而不是来指手画脚的上司。”

罗小飞点了点头,目光却依然望着窗外。

车子经过一个巨大的露天市场外围,拥堵不堪。

他看到市场入口处,人群拥挤,声音鼎沸。

几个穿着花哨衬衫、戴着夸张金链子的壮硕男子,正大声吆喝着,指挥着搬运工从一辆破旧的卡车上卸下用麻袋包裹的货物。

他们的神态嚣张,周围的人群似乎对他们带着一丝畏惧,自动让开空间。

其中一个男子似乎察觉到了罗小飞的目光,猛地转过头,那是一双毫无温度、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带着审视和警告的意味,与罗小飞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碰撞了一下。

罗小飞心里莫名地一凛,下意识地移开了视线。

“那些是什么人?”

他问张建国。

张建国瞥了一眼,撇了撇嘴:“哼,还能是啥,地头蛇呗。

这个市场鱼龙混杂,什么生意都做。

看到那种麻袋没?

有时候是粮食,有时候是咖啡豆,有时候……就不好说了。”

他压低了声音,“听说过‘恰特草’吗?”

罗小飞摇了摇头。

“一种软性毒品,在这儿某些地区合法,但危害不小,还有更狠的。”

张建国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这只是冰山一角。

随后的日子里,随着罗小飞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与不同层级的埃塞俄比亚官员、当地华人商人。

甚至一些国际组织的雇员交谈,那面名为“非洲”

的镜子,开始映照出更加复杂、甚至狰狞的影像。

他从一份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的非公开简报摘要中了解到,东非地区已经成为国际毒品贩运。

尤其是来自阿富汗和东南亚海洛因,以及南美可卡因转运的重要通道之一。

腐败、漫长的海岸线、薄弱的边境管控,使得走私活动异常猖獗。

枪支泛滥更是一个沉疴痼疾,邻国索马里和南苏丹的长期动荡,导致大量武器流入埃塞俄比亚境内,滋养了部族冲突、土匪武装和各种犯罪团伙。

一天晚上,他和张建国在宿舍聊天,张建国喝了点本地产的“圣乔治”

啤酒,话匣子打开了。

“你是没见过,前年,就在离咱们这儿不到两百公里的一个边境小镇,两个部落因为争水源,动了家伙,不是棍棒,是真枪!

ak-47,火箭筒都搬出来了,死了好几十人。

政府军去了,也只能在旁边看着,等他们打得差不多了再去收拾残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