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拜佛解相思(1 / 3)

加入书签

天下道释儒三教,唯有释教是从外域传入,而在中土生根发芽,往生极乐和地狱业果之说深的民意,发展壮大甚至比本土道教有过之无不及。

道分阴阳,佛也分南北。

北派佛法讲渐修,念佛修佛,方能成佛。南派言顿悟,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家小庙尚且如此,何况佛门大教,本就是经文藏书最多之地。

南北两派由来已久,追根溯源却同出一门,只因一首菩提偈不同,而成两地。

佛教最初在北渝生根发芽,一日佛教五世祖唤来诸门人,要他们以菩提作偈,若能彻悟佛之大意,可以传衣钵,成为第六代祖。

千万佛教门人中,唯有二人菩提偈脱颖而出。

北派祖师,神秀法师作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南派创教法师惠能则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首菩提偈的高下,南北两派吵了近三百年,也没一个结果。只知晓五世祖最终把教主之位传给神秀,而惠能则南下入楚,开创了禅寺,以禅宗自居。自此展开了南北两派,佛宗和禅宗的三百年之争。

只是佛教之中一直有传闻当年五世祖弘忍法师是碍于神秀当时在北渝的地位和势力,才把教主之位交给他,而在私底下则把衣钵传给惠能,令他南下,弘扬佛法。

前人化古,这则传闻真假已经难清,两派都佛法正统自居,多年来相持不下。只是现在北派佛宗出了一位天下三绝之一的墨虎帝师,以佛法治理北渝,相比之下,被誉为禅宗三百年唯一能与惠能大法师相提并论的无因大师,便也显得式微了。

了禅寺盛名南楚,自然是少不信徒登顶拜佛,了禅寺虽没规定,但信徒门人皆是在山脚停车束马,然后徒步登顶,以显诚心。几年前还有一些登徒子弟,想要策马上了禅寺,但大多都被路上的信徒拦了下来。后来楚帝下游江南,路过楚雄山,亲自徒步登山入了禅寺,与那位无因大师谈论佛法。

两人对话不得而知,只是相谈甚久,一天一夜。

当初楚帝下游江南,是因玄武之变痛失爱子,出来散心。一路上这位楚帝游遍江南名胜地,也无一丝笑颜,反而一反常态,暴虐嗜杀,处斩了不少因为一些小事出错的大臣,让随行的护卫人心惶惶。

等出了禅寺的时候,楚帝脸上却无一丝疲态,随行的护卫更是看到了这位原本仁厚爱民的帝王开怀大笑。玄武之变的影响也就此结束,回王都之后楚帝便下令册封二皇子为太子,南楚朝纲也就此稳定。

这场对谈,南楚众人都做出了许多猜测,只是相比北派佛宗渐修的有迹可循,南派禅宗顿悟则要晦涩难懂许多。至今也没人能给出一个说法,只是好奇那位无因大师究竟和楚帝说了什么,解开这位帝王中年丧子的心结。就连白麟也对无因颇为尊敬,曾感慨言,百年了禅,有无因一日,便无人敢策马横行。

南楚上下皆以为戒,从此了禅山道再也不见骏马。

然而现在的山道上,就有一位女子,想要弄一匹骏马代步。

公主殿下晃动着手中的雪妆小扇,吊坠碰撞琳琅作响,如雨滴落珠盘,急切无比。然而摇了半天,却迟迟不见自家白菜前来搭救,公主殿下只能愤愤回到一块石子上,坐下喘气。

赫连铮在一边劝道:“别摇了,玉照夜狮子在官道之上,我们这都到山腰了,它怎么能听得见。”

楚倾瞪了他一眼,却也没有力气和他争论了。

话说公主殿下这登山一路着实辛苦,初登山的时候想着,走走停停也就上去了。然而事实证明,公主殿下这种好吃懒惰的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