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乌头县里出夜摊(1 / 2)
第247章
“也好。”
宝如不假思索,就也赞成了。
于是。
四个人走在街道正中央,两人在前,两人在后,合力抬着篮子,一齐拔高音调吆唤。
宝如三人都是淮阴县人,口音自然一致,洪耘声音夹杂在其中,反而有些突兀了。
但也正因如此,她们嗓门一开,长乐下街小半条街的人,闻声都纷纷扭头,注视着她们。
成功引起百姓们注意后,四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默契地又吆喝了两遍。
洪耘轻轻拽了拽篮子另一端,小声道:
“跟我来。”
她眼睛捕捉住路边饶有兴趣的人群,靠近,随即挑中一人,热情招呼问:
“要来点儿热卤、肉干、炸鸡架吗?称上几两,既可下酒,也能拎回家给孩子解馋打牙祭哩!”
四个人靠近路边,有的人立马摆着手躲开了,剩余三两个年纪大的,双手反背到身后,伸长脖子朝她们手里的篮子瞧。
篮子有盖,且蒙上了保温的棉布,从外头自然是什么也看不见。
顾宝如立马揭开篮盖,合力抬篮的章婆,立即也很有眼力见地掀开了上面的白布,捞出一小块热卤。
宝如也伸手拿出了肉干,和章婆双双将熟食展示到客人面前。
洪耘是乌头县的口音,自然而然地继续揽起生意来,腾出一条手臂招呼着附近的人:
“快来瞧瞧,快来闻闻,瞧一瞧闻一闻反正不要钱,新鲜热乎的热卤嘞……”
渐渐地,又近了几人。
原先那几个岁数大的,只是凑凑热闹罢了,但人天性就爱凑热闹,她们虽没有买,却无意间帮着把其余人的好奇心勾起来了。
很快,路边就围了一小群人,都在探脑袋瞧顾宝如和章桂手里的熟食。
洪耘嘴巧,换着花样地揽客,终于一个大娘动了心,要了二两热卤:
“多来点儿汤汁!”
“好嘞!”
洪耘想也没想,立马顺着她的话答应。
顾宝如蹲下,将篮子垫在自己膝盖上,负责搀扶篮子,章桂熟练地捞卤肉、洪耘拿戥称,何芳姑收铜板。
四个人,各有分工。
第一份热卤卖出去后,又有个人要了点儿,没像前头那位大娘一样,用荷叶和油纸包着走,而是当场就吃上了。
早预料过会有客人当场吃完,因此出门时,篮子里也放了细竹签。
那人用竹签戳起肉,才嚼一口,围拢在四周的人纷纷询问味道如何。
那人不说话,只无声点着头,埋头咣咣几大口吃完了手里的卤肉,舌头舔着嘴唇上的油,意犹未尽。
“瞧这位客官,好吃得直舔嘴!”
洪耘用捋了捋手中的秤杆,用乌头县的口音继续吆喝:
“还有人要买吗?不买我们上别处走摊了啊,您回头要再想吃,就到丰裕街街尾的酒坊小栈买去,二两起卖,要多少我们就切多少!”
又有两人要了一点热卤和肉干尝味,附近就只剩下凑热闹的了。
见此处没生意,宝如四人又继续抬起篮子,沿路高声吆喝下去……
把长乐下街夜市范围逛了三四遍,两篮子热卤和肉干才总算卖完,剩下了不少烤鸡架,鲜有人问津。
和白日一样,她们也试着主动上店铺自荐;
可或许是热卤才在乌头县里营业,或许是年末所有卖吃食的铺子,食物品类都已经够多了,又或许是她们的热卤卖相一般;
没有铺子愿意买她们的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