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节 君主立宪(2 / 4)
族问题和民主问题三重危机,而康有为的立宪观最关注的则是生存危机,即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问题。
当前他的思想为了向袁世凯靠拢,希望由袁来推动恢复帝制,然后实现他的理想,不惜借重袁的力量,立宪思想开始转变。
他当前的立宪理想则是从社会进化论出,希望调和君权与民权之间的矛盾。减缓新生力量对封建**的冲击,维护旧体制。
因此。康有为对宪法的理解是有内在矛盾的。一方面,他强调宪法是“维新之始”;另一方面,又说宪法是传统的延续,认为中国的文教礼俗即英国的不成文宪法。
加上他空想着能有袁世凯这个强人政治来维持帝制,作为封建**的强大中间人。
粱启则完全不同。转变为相应激进的改良,但是这种改良相对与南京政府疾风骤雨般的改革。则完全是温和中的温和。
康有为对李秉衡内阁的近乎独裁政治展开批判,百般攻击,甚至将**的帽子戴在了李秉衡的头上。
“行民主政治,反而是**独裁。而如今君主立宪,方是真民主共和。”
为了恢复封建教化与伦理纲纪,康有为继续鼓吹尊孔崇”二调子。将孔午看做国粹和国魂,四外活动。组织孔教康。…系要尊孔子为教父。
袁世凯支持康有为尊孔读经,目的是为其复辟帝制服务,但康有为却以为只有浮仪才能做皇帝,在这一点上,康有为并不能得到袁世凯的完全信任。
而梁启由于坚持实行民主共和。一方面支持袁世凯捏合各方政治势力为进步党。以此来与中华复兴党抗衡,另一方面则欲监督和引导袁世凯走上政党政治的道路。
进步党在大选中失利后,梁启有一段时间的消沉,认为披着民主共和外衣的李秉衡内阁已经羽翼丰满,再难颠覆。
灰心丧气之下。袁世凯以仿效英国君主立宪,实行英国式民主共和,这让梁启勉强同意再次合作,姑且一试。
对康有为是利用,对梁启是暂时敷衍,但是袁世凯在两人之间联选择,则代表着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个人是倾向于康有为的,因为复辟帝制后,他便是个权臣,可以为所欲为,为将来铺路。
而选择梁启那派,则代表着他可以成为国家元,却要受到民主共和的约束,表面上看起来他一步登天,但是内心却极不乐意。
这样一来。他辛苦的成果将来便会让给后来人。
皇帝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但是内阁总理大臣不行。
是恢复帝制?还是君主立宪?
在外界,已经彻底被混淆。虽然两者都是实行帝制,但是意义却极不一样。
虽然南北报纸论战不断,但是北方自己并不能统一思想,形成了新的保皇派与立宪派。
一派以康有为与满清遗老遗少为并,一派则以梁启及部分进步党人为。
梁启对袁世凯并不完全相信,眼前的苗头相当不妙,袁世凯很有可能会随时阵向复辟帝制。
他是个与时俱进的人,仍然在不断的让自己的思想进步,在这个关键时玄,他当然要郑重选择,以免误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钥2日,康有为在《上海周报》上表《为国家笃定定策者》,公开主张清帝复辟。并且不遗余力的鼓吹复辟帝制后的好处,号召全国民众反对南京政府的**统治。
不过,南京政府立即提出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概念。质问康有为是想实行哪种形式的君主立宪。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从政府结构来讲,君主交出了立法权但保留部分行政权,相只是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宪法和其它法律由议会制订,从体制上看就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