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关于一战前的规划(2 / 3)
同盟会的党魁是孙中山,总不能自己退位。
兰芳的有识之士对目前的这种政治制度赶到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目前形势尴尬,也无话可说。
孙中山对于兰芳的这种政治制度很能理解背后的苦衷,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要求李秉衡带着众人参观兰芳的工业基。这次来他既是准备消除双方的隔阂,重启合作,也是为了帮助兰芳走出当前的政治困局,李秉衡是他所深为器重的实干家,这样的人才不忍心就这么埋没在海外一隅,那句‘此地虽好,但非故土’自内心,实属肺腑之言。在对兰芳的工业实力以及李秉衡的战略规划有了初步了解后,一个还不成熟的想法在他脑子里形成,在这几天的考察中始终保持着沉默。
“光华,从目前兰芳的盛况来看,这里的确成为了华人的天堂与乐土。如此看来,在这里建立我华人国家实在是了不起的创举。之前见你稳重老成,没料到会跟荷兰人开战,想必当初是有成竹在胸的,先前又打了英国人,仿佛对方是送你炮口,莫非是你故意为之?”孙中山的确不愧为有全局观之人,看出了些门道。
“若是从前,我断然不敢如此行事,如今欧洲两大集团对立,英国与德**备竞争影响到了许多国家,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难免一场大战。从前年开始英国人的势力便从世界各个角落回缩,而南洋也在其中,最为重要的远东甚至靠着他的盟日本出面,而自己则遥控指挥。可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如今不在南洋立国,并将这片资源富庶之地揽入怀中为我中华所用,将来后悔莫及。要是没有德国为的同盟国牵扯他们的精力,美国在旁边打秋风,我们在南洋寸步难行,别说挑战英国人,就是打了荷兰人保不定就有一大堆的列强国家出来干涉。事实也证明,荷兰人被我们打的溃不成军,即便他们的本土舰队到来也奈何不得我们。而英国人也在我的掌握之中,到时候我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妥协,况且他们不妥协也不行,时间不允许他们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我准备在欧洲爆大战前再兰芳迅建立一个工业基础,到时候就可以大战争财。战争红利,不仅是利润的,也是政治的。到时候交战国不得不依赖殖民地的资源以及中立国的商品、贷款、资源以及一切战争所迫切需要的东西。目前在四川等西南省份开始布局工业基地不仅是为了在国内壮大革命力量,也是为了在将来分享战争红利。在哪之前,我们必须完成国内的统一哪怕是半统一,然后利用欧洲大战展国内经济,最为重要的是,这是个收回丧失的国家主权的最佳时机,这便是我说的政治的好处。”
孙中山与陈其美早就作好了与他秉烛长谈彻夜的准备,没想到刚开始谈到正题,李秉衡就给了他们一个惊人的判断。
“光华,这欧洲爆战争的推断我们已经听到过很多了,但许多人都认为最多就是一场局部战争,就如克里米亚战争一般。这欧洲,真的会有一场大战吗?”孙中山有些迟疑的问道,没想到李秉衡不但判断欧洲会有大战,而且已经为了这场大战提前布局,真不应该说他是先知先觉还是一意孤行,但又与他向来沉稳的性格不符。
“不错,如果真的爆战争,势必将是一场世界大战。”李秉衡斩钉截铁的说道,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对方,也好为将来省些事情。
陈其美直觉的感到将来这场可能的大战必将波及到中国,而在这场风暴中做对选择的人必将成为国家民族的英雄,尤其是李秉衡所说的收回国家主权,这是每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中国人所梦寐以求的,当前中华的精英们太渴望祖国的强大,太渴望摆脱列强的控制与剥削。向来以英雄自居的他眼神中闪现出了热烈的神采,炯炯的望着李秉衡,“光华,你必定对将来我们中华从大战中得到的回报有所预见也有所安排,对不对?”
“不论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