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 土地政策(2 / 3)
,而温生才唯一的要求就是实行减租减息。反复衡量后,基本当地的地主士绅都同意了这一政策。
其实这些地主士绅还是大赚特赚的,当时亩产3oo斤就算是高产的了,如今直接翻了一番还不止,把他们乐的笑开了怀,对温生才在该地区的其他政策也鼎力支持起来。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这个结果与地租比原来大幅下降的事实相结合,使农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四分之一用于改善生活,四分之三用作土地的追加投入。富足的结果使农民对于减租计划非常感激,无形中对以温生才为的革命组织深信不疑,始终忠诚于他们的领导。
“四哥,如今我们在这里也扎下了根,接着该实行光华制定的第二步土地改革了?”走在忙碌的乡间,方羽生带着欣喜的眼神环顾四周,忍不住问道。
柯越蹲在地,望着远方正在修筑小型水电站的工程队,眯着眼睛,深深的吸着泥土香,拍了拍手,吐掉嘴里的野草,笑着说道:“估计也差不多了,等光华的指示。减租减息的目的不是为了压制地租本身,而是作为整个土地改革政策中的其中一个步骤,是为了进一步实施后面的两个步骤作铺垫。如今在这里的实验很成功,接下来恐怕会水到渠成。等到明年这里的佃农富裕起来,有了些资本,我们后面的两步可以同时实施。我早就向练才温生才字建议过了,光华银行、四明银行以及中国通商银行等都开始在重庆以及川西设立分行,就是为了给农民进一步提供贷款,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自从温生才出任四川矿务总局总办后,主持“攀枝花”民政的就是当初李秉衡在南洋看中的政务人才柯越,而方羽生则是方怀恩的儿子,在当地负责土地改革。
柯越排行老四,一开始追随李秉衡与温生才的那几个老兄弟都喜欢叫他四哥,对于李秉衡提出的政策向来不遗余力的推行,并且不断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深受温生才的赏识,与熊成基一个管政一个管军,相得益彰。
在李秉衡的计划中,等到开垦的荒地以及无主土地多了,并且佃农们有了一定的富裕,就将这些土地作为公共田地出售给农民,平均每户允许购买三公顷左右,可以用五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以稻米或现金支付。所厘订的价格若以五年分期付款算,再加有关的利息、税收、水费及其它费用,比当佃户的那三成租税略低,这就刺激了他们的购买积极性,并且不会对地主士绅造成太大的影响。而这一政策执行一两年就可以实行第三步,按照出售公共田地的价格从地主手中购买他们所有过三公顷以的土地,然后转售给佃农。况且他还准备鼓励这些地主士绅兴办实业,给予贷款以及其他支持。
这几步是一环扣一环,逐渐的水到渠成,让农业自然的兴旺起来,只有这样,工业化进程才能自然的没有阻力的展开。中国是个农业国,还是个农业占了绝大部分的土地矛盾尖锐的国家,四川无疑是最佳的实验场所,一旦在这里成功,在推行全国的过程中,即便有出入,也可以迅调整,不影响大局。这就是李秉衡的农业战略,从在巴达维亚就开始筹谋,开始布局,实在是出于不决绝农民问题,不解决土地问题,谈什么工业化,谈什么富强都是空的。
柯越等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一直努力的向这一目标靠近。
“光华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啊,不能不有所报答。”在一旁吸烟的周自奇也是当初跟随温生才进川的几个兄弟之一。
对于这点,柯越最有感触,那时的自己性格怪癖,**不羁,人又狂傲,到处都待不下去,乃是公认的废人。无奈之下才到南洋想参加革命党,混口饭吃,本以为一直自命不凡的自己被彻底打落尘埃,但李秉衡把他从人堆里捡了出来,委以重任,深信不疑,常常使他感动的热泪盈眶,暗自誓要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我们来了这边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