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精神塑造(1 / 3)

加入书签

这天晚上九点多,雨势终于渐小。有几个老人从教室里走出,看着灰蒙蒙的天双手合十跪了下来。不知哪里,竟然有了几声蝉鸣,闹了一天的孩子们在妈妈怀里渐渐安静下去,有了酣睡声。

庄颜喘了口气,默默的收拾桌上桌下的医疗垃圾。

“小庄,走,上那屋吃饭,周队说开个会。”外科的刘副主任从门外探出脑袋招呼她。

她脱下手套,跟着刘主任来到隔壁,红色的、绿色的泡面一桶一桶的摆在那儿,有几个人正往里面倒开水。

卫生厅的周队看人几乎都到齐了,把大家招呼到一起,面色凝重:“同志们这两天辛苦了,我们刚接到省防汛指挥部的紧急通报,上游几个村信号中断,完全被水围成孤岛,里面老人孩子多,情况不明。我们必须派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带足药品,明天一早就乘冲锋舟强突进去!需要两到三人,谁去?”

帐篷里瞬间安静,只有外面淅沥的雨声。每个人都极度疲惫,都知道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庄颜犹豫了一下,目光快速扫过帐篷里这一张张疲惫的面孔。这支由省里各大医院临时抽调拼凑成的医疗队,此刻已是人困马乏。几位中年男医生几乎是清一色的副高、副主任——真正能干实事的业务骨干,平日里在单位埋头苦干,抗洪抢险时也总是冲在前面。他们不仅承担繁重的诊疗,这两天更是一直在帮忙抬担架、搬物资,体力消耗到了极限,此刻几乎是靠着箱子勉强站着。另外两位女医生,一位傍晚还听见她给家里打电话,柔声细语地叮嘱一双儿女要乖乖写作业;另一位大姐则正身体不适,脸色苍白。

她不再迟疑,向前一步,声音因连日的疲惫而沙哑,却异常清晰:“队长,我去。我是急诊科的,擅长现场急救,体力也还能撑得住。”

周队看着这个瘦弱却目光坚定的年轻女医生,重重地点了点头。

次日清晨,庄颜和两名年轻的男队友穿上雨衣雨靴,背起沉重的防水背囊(里面是听诊器、血压计、绷带、大量抗生素、止泻药、感冒药和消毒水),登上了摇晃的冲锋舟。

马达轰鸣,冲开浑浊的水面,驶向那片未知的、被洪水围困的村庄。庄颜紧紧抓住船舷,望着前方白茫茫的水域。冲锋舟破浪前行,前方是解放军战士坚毅的背影和那面在风雨中依旧鲜明的旗帜。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驱散了她心中最后一丝忐忑,她的精神仿佛与他们融为了一体,被一种更高远、更坚韧的力量所包裹和提升。

那一天,他们逆流而上,在没膝的洪水中转运了一位因腿伤无法行走的老人;从即将被淹没的二楼阳台,接走了被困两天、几乎虚脱的母子;给断粮的村民留下了救命的药品和食物。每一次靠岸,每一次伸出援手,都让庄颜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身上这袭白衣的重量。

在青川的这几天,是庄颜职业生涯中从未经历过的。

在这里,没有医院里那种论资排辈、暗流涌动的排挤。没有因为她技术好、动作快而被人在背后讥讽“就她能”;也没有因为她坚持正确的抢救方案而被上级医生觉得“被冒犯”;更不会有几个护士因为她对工作要求严格而在背后议论她“漂亮有什么用,性格那么硬,活该没朋友”。

在这里,只有目标高度一致的战友。

外科的刘主任,是全省有名的外科一把刀,在这里毫无架子地蹲在地上给老乡换药,还乐呵呵地给庄颜打下手,说:“小庄,你缝合快,这个你来,我帮你固定!”

市疾控的张教授,人又高又瘦,背着几十斤的消毒箱,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水里走,差点滑倒,旁边一个她不认识的眼科医生立刻死死扶住他,喊出的第一句话是:“小心点儿啊张老师!药箱没摔着吧?防疫全靠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