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皇帝,太子和天下(1/2,求追读求月票)(2 / 5)

加入书签

看向高力士道:“太子越是知道天下之重,行事就越会谨慎,朕只是希望他没有被吓到,将来不敢接朕的江山吧。”

    说到最后,李隆基冷笑起来,甚至他自己都没有发现,有些得意。

    这让他不自禁有些得意。

    太子府这一两年的确小心翼翼的有些动作,李隆基原本不大在意,不过在牛仙客病逝之后,朝局重新布构,李隆基也开始重新审视太子府在这里面的手脚。

    现在牛仙客的事情,让韦谅说出了兵事的隐患,让太子知晓天下之重,让他行事更加谨慎,这对李隆基控制朝局有大利。

    所以,这看起来有些犯忌的动作,反而恰如其分。

    “那么韦谅?”高力士低声问。

    “不用管。”李隆基摆摆手,站起来朝着内殿走去,同时说道:“先看石堡城的事情,若是他能将石堡城夺回来,那么朕一切概不追究,但若是他夺不回石堡城,那么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是!”高力士躬身,轻轻笑了。

    ……

    长街之上,韦谅骑马缓行。

    长剑在马侧悬挂。

    他的身侧是兴庆宫,身后远处是十六王宅,更远处是大明宫。

    韦谅目光抬起,看向前方大街上汹涌的人流,神色平静下来。

    贺知章要推动太子府影响更多的朝政,这是韦谅今日和李亨说这么多话的原因。

    太子年纪长了,儿子生了儿子,女儿也嫁人好几个,开始想要介入朝政了。

    这不是问题,没人说这是问题。

    便是皇帝本人也不能说这是问题。

    毕竟太子即便是坐在十六王宅,但从小到大,依旧有不少的老师,教导太子诗书经典。

    光是《春秋》,新旧《汉书》,《隋书》,就足有教导太子太多的朝政之事了。

    更别说还有贺知章和王忠嗣这种可以随意出入太子府的朝中重臣。

    但,太子的动静有些大了。

    韦谅不知道萧照这个刑部尚书,是不是太子府运作的结果,但加上贺知章有意推王忠嗣为兵部尚书,再加上原本还有的一个户部尚书的陆景融,王忠嗣还是朔方节度使,这些组合在一起太危险了。

    当然,韦谅能看的出来,东宫和李适之之间的关系很普通。

    李适之和李林甫,左右宰相和东宫并不在一条线上,皇帝的敏感就不会升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