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天下极重,太子殿下现在还担不起(3/3,求追读求月票)(1 / 5)
十六王宅,太子府。
韦谅站在殿侧,看着东宫少监程文远,将自己带来的一马车礼物拉去后院,他才稍微松了口气。
转身,韦谅跟在贺知章的身后,进入了内殿之中。
李亨一身淡黄色衮龙袍,坐在中央主榻上,好奇的看着手里的纸笺。
李辅国站在一侧,温和的笑着。
李亨看到韦谅进门,这才放下纸笺,叹声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韦谅脸色微微发红,跟着贺知章一起行礼道:“见过殿下!”
李亨看着韦谅,似笑非笑道:“如今这首诗,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便是李太白也自然愧之不如。大郎啊,孤怎么就没有早看出你是这么个性子呢。”
“殿下!”韦谅一时间有些无地自容的感觉。
“哈哈哈!”李亨笑着摆摆手,说道:“好了,不逗你了,孤听说,你此次升任尚辇奉御,族里本来要为你准备宴席,你以为牛相守孝而拒,这一点做的很好,很好。”
李亨的脸色已经严肃起来。
韦谅沉沉拱手,说道:“有些事情殿下可能不知,臣入兵部三个多月,老相内外协助极多,教导极多,尤其是一些兵部真正要害,都和臣讲的极透。”
“兵部真正的要害?”李亨诧异的抬头。
韦谅一愣,侧身看向贺知章:“贺监,能说吗?”
贺知章目光一挑,话题怎么到这里了?
突然,贺知章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随即他笑着对韦谅说道:“有什么就说什么,你个小儿能够看出来的要害,圣人也不会太过介意的。”
说话的同时,贺知章瞟了李辅国一眼。
李辅国顿时就明白了过来,轻轻颔首。
“是!”韦谅拱手,然后看向李亨道:“兵部兵部,自然以兵为主,殿下应当知道,如今大唐是以募兵制为主,早些年,募兵制也很是有一些辉煌。”
“嗯!”李亨坐正,认真的点头。
韦谅叹了口气,道:“然而这些年,随着募兵的门槛逐渐的放低,大量良莠不齐的百姓进入军中。”
府兵制崩溃,均田制崩溃。
大量没有土地的百姓,被朝廷编入军中,最后送入四方节度府。
李亨面色沉重的点头,这些他是知道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