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有功则赏,有忠则赏(求追读)(3 / 4)

加入书签

p;   他对于皇帝的忠诚,要胜于和太子和右相的任何关系。

    坐在御辇之上,李隆基异常满意的回过身。

    很好,功劳记下了。

    韦谅也没有退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就这么护送李隆基来到了含元殿。

    ……

    含元殿,气象恢宏。

    自从开元以来,这里就是帝国第一正殿。

    在人心当中的位置要在太极殿和兴庆殿之上。

    韦谅一身绿衣金甲,手按千牛刀,站立丹陛左侧,目光默然的看向前方。

    大殿之中,右相、兵部尚书牛仙客,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李适之,户部尚书陆景融,工部尚书裴伷先,还有九寺寺卿,诸侍郎,少卿,朝中四品以上官员全部站立两侧。

    左相、吏部尚书李林甫,手捧一只黑底金丝方匣,神色肃然的递给高力士,高力士转身走上丹陛,递给皇帝李隆基。

    礼部尚书席豫,带着三名礼部官员站在李林甫身后,等待皇帝确定最后的科举试题。

    韦谅目光虽然看不到丹陛之上,但却能清楚的听到皇帝翻阅考试试题的声音。

    科举礼部试,也叫省试,题目并不是由皇帝所出,而是礼部出题之后,一直严格保存,在科举当日,也就是今日,由宰相亲领,祭祀太庙之后,然后才交到皇帝手中。

    由皇帝确认无误之后,然后送到考场。

    一般,皇帝是不会更改礼部的考题。

    当然,偶尔皇帝动心,改一改策论,也是可以的,但皇帝不经常做,因为那样,还不如皇帝直接殿试。

    不过李隆基总共也没有进行过几次殿试。

    有意思的是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科举省试是掌握在吏部手里的,但因为当时吏部考功员外郎李昂和学生李权在考场争论,最后皇帝得出,吏部执掌省试,无法德服天下士子,所以将科举省试,从吏部转至礼部。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的吏部尚书是中书令张九龄兼任,而那个时候的礼部尚书,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林甫。

    最最有意思的,是李昂在搞砸了吏部省试之后,很快升任礼部侍郎,同样执掌省试。

    后来李林甫执掌吏部,李昂从礼部侍郎调任吏部侍郎,同时在去年病逝。

    韦谅站立在含元殿中,神色平静。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亲自感受到朝廷高层政治斗争的激烈和风云诡谲,这些,远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